日文在国人的心中,无论古今,大概都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即使不懂日人那口音各异的东洋话,落在笔头上的文字,还是有很多能让国人“一目了然”的。作为有过日本租界的城市,天津似乎对日文和日本人有着比沦陷区更加刻骨铭心的记忆。

用日人的话说,天津的日本租界“仿佛一个小日本似的”,日人将自己的国民、习俗、宗教、建筑,一股脑地搬了过来;而作为城市的命脉,日租界的道路当然也都有着日本名字。虽然写起来无一不是汉字,然而读起来和深究其意,就没有那么顺当。

想来写这文章也是无趣,因为早有学界的先辈大德,撰写过不少研究日租界路名的大作;倘若认真铺开,未免有拾人牙慧之嫌,那么,就只“拾遗”吧,从接受过当今高等院校正式日语和日本文化教育之角度,从某些词汇的日语意义,讲一讲前辈没提到的方面,做一些小小的推测。

不算里巷废道和个别支路的话,天津日租界纵横共有34条有名道路,根据命名时间的不同,其含义侧重也有不同。总体来说,大概有几种类型,其一是日本名胜地名(淡路须磨明石等),其二是在本土作为地名、本身也含义美好的词汇(寿荣等),其三是战争相关、具有殖民色彩的命名(山口秋山等),然后便是有着历史渊源和民族象征意义的特定用语,总的来说,就是虽然看起来都是汉字,但无一不具有浓厚的日本色彩。

目前可见的、日人留存下来的资料并没有明确交代这些道路的命名原因,比如说今天叫热河路的小松街,前人均指出其1904年修筑,命名是根据东京建物社长、竭力经营租界的小松林藏而来;然而民团资料也告诉我们,一开始这条道叫“小松岛街”,1922年改名为“小松街”,断断续续到1930年才全部竣工。要知道,松岛街正是其交叉之一条大道,从小松岛到小松,这条窄窄小路的命名,谁知是谁转念想起了那位“开拓先驱”呢。

中日文同字异义是众所周知的难点,日人运用起来词汇别义也是令人猝不及防。比如前人指出,现在已经没了一大半的嫩江路,也就是曙街,表面看起来意思与旭街重复,但日文有“曙草”为樱花之别名,因此曙街其实就是樱花街,后来其作为著名的花街柳巷,也确实樱花绚烂;其实日租界还有一条类似命名法的街道,就是现在为河北路一段的芙蓉街。

芙蓉本义是木槿科植物木芙蓉,尚有别义水芙蓉,也就是莲花,日人的命名用意,正从此而来。日本民族象征为富士山,富士山为火山,顶有八峰,状如莲花,因此富士山自古以来雅称“芙蓉峰”。日租界有一旅馆名“芙蓉旅馆”,其早期标志不是花,而是富士山;芙蓉在日本,亦有了民族象征富士山之意。“芙蓉街”之芙蓉,据此而来。

日租界大多数的路名,表面看起来都是日本地名;然而纵观日租界道路与其所傍之建筑,日人取名之依据,仿佛豁然开朗。比如宁夏路,周围皆是须磨淡路等胜景,何以独它叫一个毫无名气的石山?但应该注意的是,石山街上有一处极其著名的宗教建筑,那就是日侨在津的归宿地,净土真宗大谷派本愿寺天津别院。

本愿寺是日本特色佛教宗派净土真宗的宗教设施,真宗教义推崇一心念佛和恶人正机,相对传统净土宗含义与仪式极其世俗与简单化,僧人亦可娶妻食荤,因此在武士庶民之间得到迅速传播,在来津日侨中,亦是备受信仰的第一大教,且日侨墓地设在该处。

本愿寺代代相传,日本历史上曾雄踞一方,俨然武将领主一般,其最盛时据点称“石山御坊”,坐落在摄津国大坂(今大阪府),层层壕沟,如巨城一般,是为著名的石山本愿寺。此寺后在霸主织田信长攻击下一烧而净,但“石山本愿寺”之名流传至今。因此,坐落着本愿寺的石山街之命名,大概难以跟此段轶事脱离干系。

这种与宗教史迹相关的道路名,恐怕还有一处,那就是1919年以后命名的伏见街。伏见街今天叫做万全道,是一条狭窄的纵向街道,那里有一座供奉农神的庙宇,就是坐落于5番地的天津稻荷神社。但这所神社并不是一开始就是5番,从福岛街迁来后,此地处在规划的新路上,随即1919年以后新路命名,直至1926年,该神社记载还是“伏见街1番”。

而稻荷神社在日本的总部是什么呢?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天津稻荷的祭神,也正是从伏见而来。近代日本都市规划的过程中,以寺社作为一番地、以其名命名街町之例并不罕见。稻荷神社的坐落与伏见街之名,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至于隔壁更短的桃山街(包头道),京都之东伏见稻荷神社附近即是古来因种植桃树而得名的桃山地区,丰臣秀吉在彼建有伏见桃山城,大正初年该处又建了埋葬明治天皇的伏见桃山陵。伏见桃山,实在是相依偎的存在。

日租界的道路名在本土作为地名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美好的内涵,比如说寿,在中文“长寿”之意外衍生成对结婚、长久、新年等美好事物的祈愿;荣,也在“繁荣、昌盛”之外,作为植物“桐”的别称,有了与天皇皇室相关并祈求其繁盛的意味。这样,日租界五大单字名街,“寿、曙、旭(日)、荣、橘”,前四个都好解释,为何单单蒙古路是水果?

吃过橘子的人都知道,橘子被摘下很久之后,叶子还是油绿油绿的,因此在日本,“橘”与长青之松一般,实是“永远”的象征。也因此,日本宫殿门口会栽种橘树,公卿以橘为姓,武士以橘为纹,到了殖民地,还要以橘为街名,仿佛能将侵略得来的土地,“永远”地收入囊中。同样含义的还有今天的辽宁路,日人起名常盘(磐)街,这个词来自古和歌,从字面意义即可解释,后来更被改编至日本国歌《君之代》中,无须赘述。

日人给道路起名,并非一时兴起。如此多含义丰富的词汇被用在天津日租界,日人欲长久霸占租界用心,昭然若揭。1945年光复后,被侵占的土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些日本色彩浓厚的道路名纷纷改换,其中不乏抗日英烈、抗日前哨之名。日人的痕迹已成过去,留下和被纪念的,是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抗击侵略的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