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领袖,他写出的作品总会引人深思。原本有一颗医者仁心,想要凭借医术来拯救国家,但在发现祖国的同胞在那个时期很多人都漠然的时候,鲁迅先生决定,用文字的力量来唤醒国人的灵魂。

1936年10月19日,中国的文学界发生了一件令人既悲伤又难过的事情,这一天鲁迅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此消息一出,整个文学界备受震动。

四天后,是鲁迅先生出殡的日子。这天,文学界的许多文人墨客都前来吊唁,对于当时的中国文学界来说,来者已经过半了。甚至为鲁迅先生抬棺,这些人包括巴金在内共有十六位。我们都知道,作为当代文豪,巴金并不比鲁迅逊色,可以说是与鲁迅齐名,然而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出生于1904年的巴金和出生于1881年的鲁迅,两人竟相差了23岁。但是,对于巴金和鲁迅本人来说,两个人之间厚重的友谊,并不止是忘年交这么简单。

1934年,鲁迅除了忙于在出版社的工作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为《译文》进行创刊了,鲁迅先生在那时十分重视这项工作。8月5日,鲁迅、茅盾、黎烈文作为《译文》的发起人的身份,被生活书店的经理所邀请,同时还邀请了其他作家一起探讨,这其中就有巴金。于是,两人就这样相遇了。

这次的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关于《译文》出版时,该用谁的名字作为编辑出版,因为担心在审查这个重要的环节上可能不能通过,但是鲁迅和茅盾两人又不能出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鲁迅认为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黄源,同时发表了一些言论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是在这次之后,巴金对鲁迅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后来的时间里,巴金与鲁迅有过多次的接触,两人的关系也逐渐熟悉起来,甚至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巴金深造回国之后,开始担任出版社的主编,但稿源却少之又少,这对于巴金来说是一大难题。然而这时,鲁迅给予了巴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不但将自己写出来的稿子第一时间交给巴金所在出版社的同时,还会偶尔对于编排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无疑对于巴金在事业上有了质的飞跃。

在日常生活中,两人也经常会对文学方面探讨一番,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于鲁迅来说巴金不仅是朋友,更是自己的知己,同时鲁迅对巴金的评价很高。

因为年龄越来越大,鲁迅先生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即使在病中,他和巴金两人也会经常互动,一起探讨。这天,巴金和往常一样去看望拜访鲁迅,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自己的不是鲁迅先生,而是鲁迅先生溘然长逝的这个噩耗。听到消息后,巴金悲痛万分,便决定亲自为鲁迅先生抬棺,并写文章来悼念鲁迅。在鲁迅先生去世后的一些年里,巴金还写了很多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用以怀念鲁迅。

一代文坛领袖就这样永远的沉睡了,然而他带给我们的精神却流传后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对待事情都报以麻木不仁的态度,我们应该要振作精神,为中国崛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