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8年),卒于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介休县)人。 郭泰家世贫穷,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度日。后,身高八尺,容貌魁伟。母亲想让他到县廷做事,但他认为“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于是向亲友借钱,长途跋涉到河南成皋屈伯彦处求学。求学期间,他虽常陷入衣衫褴褛,两日一餐的窘况,但经过3年刻苦学习, 终于博通《三坟》、《五典》等古籍,并“善谈论,美音制。” 郭泰学成后,游学于京师洛阳。最初,众人对他都不甚了解。他后来名噪京师,主要借助于符融、牵膺。符融初见郭泰,就为他的仪表、学识所折服。当即把他介绍给学者李膺。李膺对郭泰亦大表惊叹,认为他是少见的聪明、高雅、博学之人。年轻的郭泰能受到李膺的如此青睐,众儒生自然对他刮目相视。郭泰一时间名震京师。然郭泰无意迹入仕途,后来还是向李膺辞行还乡。当时,黄河边上送行的车马竟有好几千辆。郭泰曾在河南陈、梁间闲走遇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人们见他戴的头巾两角高低不一,也争相效仿,一时竞被誉为“林宗巾”。 汉和帝建和(147年一149年)年间,太常赵典举荐郭泰,郭泰坚辞不受。永兴(153年一l54年)年间,司徒黄琼征召,他又不受。有朋友劝他应召入仕途,他婉言谢绝,立志要“优游卒岁”,“淡泊终生”。被同郡人宋冲赞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匹敌者。” 郭泰虽淡于利禄,不求仕进,却有较明确的见解。东汉后期,桓帝即位后,借用宦官之力将长期把持朝政的外戚梁冀诛灭。此后,宦官集团操纵朝廷大权30余年。宦官残暴黑暗的统治加深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封建秩序。郭泰清楚地认识到这—局势,于游太学时通过交游,会友等方式,发动组织耿直官僚、名士,太学生等共同与作恶多端的宦官集团做斗争。当时,首都洛阳的太学有太学生3万人,是反对宦官集田的重要阵地。太学生们以郭泰等人为首,对宦官集团口诛笔伐,甚至编顺口溜畅清激浊,褒贬朝政,造成强大的声势,当时被称为“清议”,致使公卿以下无不惧怕太学生的贬议。郭泰等领导的太学生活动,得到朝野上下的官僚、士人的支持,官僚也借重太学生的力量反对宦官。宦官们对此恨之入骨,诬称这些官僚与太学生结为朋党,图谋不轨,造出了震惊古今的“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致使太学生—千人多人被捕,李膺、范滂、杜密等百余人死于获中,各地被诬为“党人”而“死、徒、废、禁”者达六、七百人。郭泰虽为太学生首领之一,因没有公开批评朝廷或得罪宦官,故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 “党锢之祸”起后,郭泰罢游归家,从此闭门讲学,有数千人。 乐于奖进才德之士,是郭泰一生中极其突出的一个方面。郭泰奖进的对象以才德为标准,从不拘泥于门第出身。因此,他不仅同官僚、太学生频繁往来,而且能与漆工、邮役、屠沽、士卒、垄亩、刍牧等人结交。只要才德兼优,便极力奖进, 引导其成名。 茅容,字季伟、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天, 郭泰到陈留,途中遇雨。在大树下避雨时,见一农夫坐姿端正,猜想可能是种地的读书人,通报姓名后,故意请求在他家借宿。茅容把他接到家中过夜,第二天一早,郭泰见茅容杀鸡做饭,认为是招待自己。但吃饭时,茅容却先将鸡肉服侍母亲吃了,然后和郭泰同食素菜粗食。饭后,郭泰向茅容作揖,说他是一名贤士,应该出去游学。茅容依照郭泰的指点,外出游学,成了名士。 漆工申屠蟠,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喜欢读书,很有义气。但因家道贫穷,只能给人做佣工,干些油漆活。郭泰亲自去看望他,同他亲切交谈,使申屠蟠顿开茅塞,迫切想去求学。郭泰于是资助他游学,后来成为东汉的经石学家。 对一些犯有严重错而受人歧视的“不仁之人”,郭泰也总是尽己所能,劝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一个名叫左原的郡学生因犯法被斥,心情不畅,抑郁寡合。一天,郭泰与他相遇,当即设酒肴款待他,席间好言相抚,并以古贤哲为喻,劝其自省,痛改前愆。左原深为感动。事后,有人讥笑郭泰与恶人往来。郭泰却认为对犯错误的人应该热情帮助,劝其从善。不然,无异于使他继续作恶。 宋果,字仲乙,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性浅薄、蛮横,喜欢报复,被当地人痛恨。郭泰用规矩法度教导他,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惧怕,于是改过自新。以后宋果以刚烈之气闻名于世,被公府征召,先后做过侍御史、并州刺史。 贾淑,字子原,郭泰同乡人。为人奸险,是乡里一大患。郭泰母亲去世,贾淑前去凭吊。前来凭吊的钜鹿孙威直看到郭泰这样的大贤士接受恶人的凭吊,心中责怪他,不入而去。 郭泰追出,以“孔子不拒互乡”向孙威直解释。贾淑听到后,决心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个善士。同乡人但有忧患,贾淑便竭尽全力相帮,为乡人称道。 郭泰亦极善品评人伦世事。济阳(今山东菏泽附近)人黄允,以俊才知名。郭泰见他后,认为他不能笃守正道。后黄允因欲作袁隗的女婿,休了妻子夏侯氏,被夏侯氏当众历数其隐匿秽恶之事15件,使黄允声名衰败。 谢甄,字子微,与陈留人边让都善谈论,有盛名。每共遇郭泰,二人对述常连日达夜。郭泰对门人说:“二子英才有余,而并不入道,惜乎:”果然,谢甄后因不拘小节被毁,边让因轻侮曹操被杀。 史家称郭泰的奖进人才为“雅俗无所失”, “恂恂善导,使士墓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 建宁二年(公元169年),郭泰卒于家中,时年42岁。 四方之士赶来会葬者成千上万。郭泰的志同道合者,共同为他刻石立碑。大学士藜邕。亲自撰写碑文。书毕,他感慨地对涿郡人卢植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于是后人称此碑为“无愧碑”。据《太平寰宇》记载: “周武帝时除天下碑,唯郭林宗碑诏特留。” 郭泰一生博学多才,不墓高爵,安于退让,谈于仕途,视利禄如浮云,礼贤下士,乐与常人为伍。被称为东汉第一名士。有人曾问妆南太守范滂“郭林宗何如人?”范滂说: “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