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约见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兄弟当面对质,结果李世民在玄武门内伏杀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让位,成为唐太宗,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从字面意思来看,玄武门在此次事件中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座大门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成为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储的漩涡中心?

李世民为何选择玄武门作为伏击地点

皇城北面不仅有玄武门,还有光化门、景曜门、芳林门,而且宫城还有三道门,广运门、承天门、长乐门,通往宫城的门有那么多,为何李世民偏偏要选择玄武门作为伏击地点?

玄武门位于宫城的北方,是宫城的“后门”,南门承天门才是宫城的正门。玄武门始建于隋朝,是大兴宫的正北门,唐朝改建大兴宫为太极宫,玄武门便成为太极宫的北门,也是太极宫的“后门”。

太极宫是皇帝所在,乃是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更是皇城的重中之重,太极宫的东西两侧,建有东宫和掖庭宫,成为太极宫的屏障,南面则是太极宫的正门,坐北朝南,想要来到正门位置,需要突破重重环绕的建筑和防卫,相对也比较安全。

唯独太极宫的这个“后门”,与旷野相连,成为太极宫最危险的一个点。玄武门北临西内苑,前俯宫城,而且城门上建有高楼,形成玄武门范围内的制高点,可以说突破玄武门,太极宫便有累卵之危。

作为重要的太极宫门户,玄武门实在是一个搞伏击的绝佳位置,李世民本来就兵力薄弱,对比李建成来说,他实在是出于弱势,如果不能出奇制胜,他没有什么胜算。所以,伏击玄武门既是李世民的高明之举,也是铤而走险的险招。

李建成为什么走玄武门?

谈起玄武门之变,绕不开一个问题,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伏兵,万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走此门,而走其他城门怎么办?玄武门固然是制霸太极宫的关键所在,也是搞伏击的绝佳位置,但是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玄武门,如果李建成与李元吉不走此门,李世民的伏击就是竹篮打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有信心李建成一定会走此门,此事其实有迹可循。

首先,宫城的正门承天门并不是经常开启,一般只有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宴会,或者接待外国使臣的时候才会开启。“元正、冬至,陈乐设宴会,赦肴罪,除旧布新,当万国朝贡使者、四夷宾客,则御承天门听政。”

除此以外,皇帝出去郊游或者狩猎,也会天门。总之一句话,宫城的正门,只有重大宴会或者皇帝使用时才能开启,其他人平时无法通过宫城正门进入皇宫。平时觑见皇帝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大多时候就会走玄武门了。

苏归降唐朝的时候,李渊对其表示亲密,接待他的时候,就是在玄武门,“高祖与之有故,笑而释之。寻授玉山屯监。后于玄武门引见,语及平生,恩意甚厚。”“时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潜有夺嫡之意……承乾惧其凌夺,阴遣人诈称泰府典签,诣玄武门为泰进封事。”

根据《旧唐书》的这段记载,可知玄武门不仅具备接待作用,而且还能“进封事”。皇帝举办大宴会在承天门,但是小宴会也不能缺少,小规模的宴会一般就选择在玄武门举行,比如太宗喜欢书法,兴致来的时候,就会宴请官员齐聚玄武门,秀一下自己的书法。“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以上与玄武门”。

最有趣的是,根据史料记载,在景龙三年的唐中宗时期,皇后还去过玄武门看宫女们拔河比赛,“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以宫市以嬉”,可见,玄武门才是太极宫经常使用的宫门,其实际应用的频繁度,远不是承天门可比。

李世民当时对李渊“密奏建成、元吉后宫”,李渊听说此事后,决定“明日当勘问”,于是在次日将一干重臣都召集来,同时将三位皇子也都叫来,准备开一个当面对质的会议。显然,这种互相打小报告的对质会议,不可能隆重得选择走承天门,一定是要走平时习惯的玄武门,所以,李建成走玄武门符合平时的习惯,他之所以没有选择走其他门,是因为走过玄武门进入皇宫,是他在长安经营多年间,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李建成对玄武门的信心来自哪里?

李建成其实在进入玄武门的前一天,就已经收到了李世民背后说他坏话的密报,“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李元吉对此事很重视,希望李建成不要前去,但是李建成却执意要去一探究竟,理由是“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李建成身为太子,经营长安多年,主管禁军,他的自信也正是来自于“兵备已严”,他认为宫中戒备森严,都在自己和父亲李渊的掌控之中,李世民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在宫中害他。

李建成愚蠢造成了盲目自信吗?当然不是,因为玄武门作为皇宫的一个重要所在,它是皇宫的“咽喉”之地不是什么秘密,皇帝对此心知肚明,也对此处做了重点防范,方式很简单也很暴力,那就是囤积重兵把守。

负责宫城保卫的军队是北军,称为“元从禁军”,北军既然负责守卫,自然对玄武门这样的重地严加防范,成为北军的重要防守对象。

玄武门作为皇宫的门户,且有禁军守卫,最重要的是,宫门、城门的管理极为严苛,无论是开启还是关闭,都需要相关的手续才可以达成,“宫殿门、城门,给交鱼符、巡鱼符。左厢、右厢给开门符、闭门符。”如果违制操作,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皇帝下旨,另一种便是守将私自操作,当然,这是死罪。

玄武门的守将,自然都是李渊或者李建成的心腹,毕竟玄武门背后,便是太极宫与东宫所在,他们安排的人,自然信得过。可惜的是,玄武门之变当日的宿卫常何,便是两年前李世民调入京城的人,并且给了他数十“金刀子”,让他收买一些禁军人员。

本来李建成的自信并没错,可惜对常何的判断出现错误,直接导致李建成错误判断形势,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不动声色的带人埋伏进玄武门内,对其进行伏杀。本来是保障皇宫的玄武门,反而成为了抵挡东宫援军的屏障。

李世民选择玄武门早有预谋

李世民之所以埋伏在玄武门,是因为根据以往来看,玄武门是李建成进宫的“必经之路”,而且李世民此次的目标,杀李建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带兵入太极宫控制李渊,不给其喘息机会,才能一举成功,想要完成此举,必须占据玄武门阻止援军进入不可。

同时,李世民在禁军中的势力极为有限,他只能依靠早就安插在玄武门的常何,还有李渊的心腹“掌屯营兵于玄武门”的敬君弘,其他城门的禁军虽然对他们兄弟争储一事采取观望态度,但是其他城门禁军绝对不会冒死为李世民引伏兵入宫。

李世民伏击玄武门,看似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其实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无论是安插,还是收买敬君弘,都绝非易事。而且玄武门之变风险极大,如果不能行云流水的除掉李建成,控制李渊,失败的只能是他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