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张骞奉使通西域今后,我国在经济与文化交流上开始经由塔里木盆地南北的丝绸之路与城外沟通。约莫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由大月氏传入新疆,地处丝绸南路的于阗国和丝绸北路的龟兹国最先接受佛教,再经河西走廊传入内陆。到魏晋之际,新疆的于阗、鄯善、龟兹、高昌以及河西重镇敦煌已是僧众成群、石窟寺院庄严丽饰、钟磬之声迟早相闻的佛教胜地。佛教东传内陆,在统治者的倡导下,佛事大兴。东晋100多年间,建有寺院多达1700余所,入梁今后,寺院增至2800多所,南朝佛教进入全盛时期。北朝自北魏权创立后,佛教虽一度遭太武帝拓跋焘的“灭法”打击,但文成帝即位后,佛教得以再兴,建寺开窟,雕造佛像,图绘壁画,盛极一时。北魏迁都洛阳后,天下佛寺多达3万余所。至此,南北各地佛教艺术异彩纷呈,新疆若羌拜城、库车、甘肃敦煌、麦积山、炳灵寺等石窟寺院壁画,代表了这一时期佛教绘画的灿烂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