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727—815),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或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 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漤觞。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他为当时诗人所撰的诗序﹐分别记述了陶翰﹑刘太真﹑朱放﹑储光羲的事迹及诗文编集的情况﹐为后世提供了文学研究的资料。他的《戴氏广异记序》﹐论述了唐人志怪传奇作品如唐临《冥报记》﹑王度《古镜记》等﹐说明他对当时传奇这一新体也很重视。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善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1卷﹐今佚。 有《顾逋翁诗集》4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关于顾况,为人熟知的是他和白居易之间的一段轶闻: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