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焕(1633年—1708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第五子。崇祯六年(1633年)出生,母田贵妃。甲申之变后,朱慈焕为躲避祸乱,隐姓埋名,先后多处安身。虽然本人并无复明逆反之意,但朱慈焕的存在对满清政权而言始终是一个威胁,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逆反活动,“朱三太子”成了当时的一种旗号。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捕,并于当年被清康熙帝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凌迟处死,享年七十六岁。其子嗣亦皆被杀害。

朱慈焕崇祯六年(1633年)出生,后封永王。甲申之变时,年十二,仓皇出奔,流离颠沛。在大顺军中与两个哥哥失散之后,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个人流浪。十三岁到凤阳,遇到一位姓王的前明老给事中,细询根由,执手悲泣,乃留在王家,改姓“王”,名士元。年十九时,王家突遭变故,慈焕再度江湖。至一佛寺中削发为僧,偷生度日。 后又往浙中,结识一个姓胡的余姚人,亦明官员后裔,后两人谈经论文后,胡颇钦佩他的才学,劝他还俗,并将女儿嫁给她。从此朱慈焕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私塾为生。

康熙四十四年,在宁波认识秀才张月怀,后来别人亦称他张老先生。 不久,发现张行事不安分,便带家属居湖州长兴县。 后风声吃紧,宁波、镇海都“一步一步挨查”。 闻得事发,妻女六人,均上吊自尽,三子一孙,被捕收。朱慈焕躲避。康熙四十七年,官府逮捕康熙四十五年在大岚山起事的浙东和尚张念一,并从其口中得悉慈焕的行踪。四月,在山东汶上县躲避两年多的朱慈焕被捕,押解京师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