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神为青帝说,缘起极其复杂。其原型为传说中“三皇”之首的伏羲,又称为太昊伏羲。相传,他出生于渭水流域的成纪,听八方的风音,制作了琴瑟,画出了“八卦”,又模仿蜘蛛,制作了捕鱼的网,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或许伏羲因其功勋而名声显赫,或许因其名声显赫而被人们神话为主管东方的天帝。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帝的说法又有了演化。在道教出现后,对纬书之五帝略加修饰而成五方五老。而南北朝时流行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说:“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号曰苍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这时,“灵威仰”成为他的“字”。
在文献记载中,还提到句芒是鸟身人面,有两龙驾车,这可能与古代部族图腾有关。《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用乘两龙。”由此可见,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一种部族可能会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化,并赋予他们超自然能力,使他们成为信仰中的保护神。
唐代诗人阎朝隐有诗曰:“句芒人面乘两龙,上是春神卫九重。”(《全唐诗》卷六十九)在历代迎春祭祀活动中,如岁时记所述,每年立春前一日各级官府属员率队到东郊举行鞭土牛、迎春仪式时,都会有一位叫做句芒的人物站在旁边。这位人物虽然不一定就是原初意义上的句芒,但他无疑代表了当时人们对春季和生命力的一种崇拜和期待。
简狄则属于殷人的女神,被认为是一位爱情与生殖的大神。在中国古代汉族文化中,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春节习俗,其中就包括对各种农事相关神祇如简狄、句芒等的一般敬畏和崇拜。
总结来说,由于历史长河中的多次融合与演变,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理解与解释,对于中国古代汉族文化中的春节习俗及其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无论如何变化,最核心的是它们都是围绕着对生命力的赞颂、对于农业生产周期以及自然界变化规律的一种敬畏和庆祝,而这些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