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1901年-1981年),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与张作霖为至交,其子张学良同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1920年,冯庸从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东北军任职,以接收员身份参与了抗日战争。

在其职业生涯中,冯庸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东北航空处上尉参谋、少校参谋、中校参谋处长、少将航空司令等。他还曾任第三战区昆山戒严司令、武汉卫戍区中将军法执行监、军官训练团中将处长和第九战区中将处长。在抗战胜利后,他以接收员身份回沈阳,并担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8年,当沈阳即将被解放前夕,冯庸携眷离开,并最终在台北病逝于1981年,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除了他的职业经历之外,冯庸也是一个创办大学的人物。他自费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冯庸大学,这所学校不仅免费,而且完全由他个人资助。这一义举深受当地人赞赏。然而,“九·一八”事变后,该校正常秩序遭到破坏,最终被改建成飞机修理试飞机场。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为做大事而散尽家财的奇人”,冯庸坚信发展工业可以救国,而发展工业基础在于教育,因此他变卖家产来支持他的教育理想。他的办学宗旨是“造成新中华的青年”,即培养具有新思想、新传统和建国能力的人才。他主张“三纲”、“八德”、“八正”以及教养和始基,并通过实用主义和实战主义来培养学生,使他们既有道德品质,又能掌握技术与技能。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冯庸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推动学校建设。然而,在日本侵略者眼里,他成了眼中的钉子,一直致力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并培养爱国青年。在1931年的那段艰难岁月里,即便是在日军占领下,他仍旧坚守自己的信念,从未背叛国家或民族。

总之,作为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人物,我们应该记住那些如同指南针一般引导我们走向正确方向的人们,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国家未来及青年的关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