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江西南昌人,生于一个普通的修伞匠家庭。192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免试进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他开始接触古代画史和画论,特别是被石涛的“我用我法”所启发。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

1933年,傅抱石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在美术史家金原省吾老师指导下学习。1935年,他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并且受到院长正木直彦、画家横山大观等人的高度评价。

随后,他因母亲病重返回中国,在1936年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他在国内第一次个人画展。他接受徐悲鸿的邀请成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在抗战爆发后携全家回到故乡新余。

1942年至1944年的几年里,傅抱石创作了一系列代表作品,如《丽人行》、《秋林水阁》、《松崖对饮》,这些作品深受当时社会各界好评。徐悲鸿赞其:“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继续担任各种文化职务,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等。在他的努力下,一些新的山水景观题材得到了发展,比如《煤都壮观》和《镜泊飞泉》,这些作品体现了现代山水绘中的时代特色。

1959年的夏天,当整个国家正在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而忙碌的时候,中央政府特意邀请傅抱石与岭南名家的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一幅巨幅国画。这幅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作品,是当时全国知名人物共同参与创作的一次特殊事件,也是傅抱石事业高潮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通过他的艺术创作和历史贡献,我们可以看到 傅抱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见证并推动时代变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