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琴,末代皇帝溥仪的第四任妻子,她的生活充满了传奇与坎坷。1945年8月,随着日本投降和“满洲帝国”的崩溃,李玉琴在溥仪的陪伴下逃离到了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此后,她经历了10个月的艰难迁徙,最终于1946年6月来到天津,在溥修家中落脚。
新中国成立后,李玉琴开始参与社会活动,并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她被安排在长春市图书馆工作,并于1955年夏前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探望了十年的溥仪。1957年5月,他们最终离婚。
之后,李玉琴继续她的社会活动,并于1982年加入民革。在1993年,她又被推选为吉林省政协委员。此外,她还担任过名誉教授,为交通学校教授历史课。晚年的她活跃在各项社会活动中,为国家希望工程、长春体育馆建设以及长江水灾灾民捐款等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1年4月24日,在病逝前夕,全市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家中探望她。2001年4月24日,在长春病逝,享壽73岁。2005年8月10日,在长春息园名人苑举行了她的纪念墓雕揭幕仪式,以此表彰她的一生。
人物轶事
当时,有一位叫谭玉龄的人死后,不久便有女人的相片给予溥仪选择,让他挑出心儀之人。而15岁的小女孩李玉琴因其天真、单纯而被选中,被册封为福贵人。这段故事看似幸福,却隐藏着深层次的人性复杂与命运悲凉。
然而,当李玉琴走向退休时,当上了长春市政协委员,有自己温暖的家庭,可以说她是幸福的,但这也掩盖不了过去几十年的曲折道路。当时,她出身贫苦入宫,又常被看不起,更受限于“21条”,让她承担永远不能翻身的情感负担。在那个封建家族里,她挨饿衣物不足,只能靠织毛衣度日,而思想感情上,与那些贵族不同,是新社会影响下的觉悟变化。
离开那样的生活后,结婚重新建立家庭,这份转变对她的意义重大。她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儿孙,用自己的智慧理解历史,从而成为了一位懂得珍惜现在,同时仍然怀念过去的人们。而对于曾经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痛苦,也学会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提案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一生的经验教训,使得我们能够从她的故事中学到许多关于坚持与成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