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曾宗彦(1850-1912),字成焘,又字君玉,号幼沧,福建人,祖籍福州洪塘鹗里。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北京,早年回福州生活于东街孝义巷口的曾宅。其祖父、父亲及自己形成了四代直系进士家族,是清代福州所独有。他母亲王如瑛是语言学家王念孙的曾孙女,与著名语言学家王引之同为长孙女。而他的长孙女曾明则以绣艺闻名。曾宗彦的高祖母陈帖与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亲戚关系,他自幼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丧母后,他少年即考取秀才,并于同治十二年中举人。在光绪九年,他以二甲第82名进士身份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此后担任编修职务,并参与讲席工作,在厦门和台北留下了诗作《金门岛吊郑延平》和《台北夏日》等作品。
作为维新派成员之一,他与“戊戌六君子”中的林旭保持着亲密关系,并积极参与“闽学会”的筹备工作。在百日维新的前夕,他上奏主张精练陆军,以新法操练并附上了详细方案。这一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不仅促使军队改习洋操,而且也包括八旗在内进行兵制改革,被誉为“近代中国的陆军之父”。
此外,在百日维新期间,他还提出了振兴农工两大事业以及设立矿务学堂的建议,这些都被采纳成为变法重要组成部分。在变法失败后,他先是在京城告假归乡,再次回到政坛担任知府,但最终因顽固派统治而无力施展自己的想法,最终返回故里静养至去世。
他与妻子宋恭人的合葬墓已毁,但遗愿希望安葬西湖未能达成。尽管如此,由于他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使得人民难忘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