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一位出生在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的才子,其父曾任仙州刺史。岑氏家族源远流长,其祖辈们曾经担任过高官,如相太宗、相高宗、相睿宗,但不幸遭遇家破人亡,被迫流离失所。

早年,岑参因家庭贫困只能从兄受学,但他天资聪慧,从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份聪明与出身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随着父亲调职,他随父居晋州,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光。在嵩阳和颍阳这两座山水交织的地方,他结下了草堂,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段经历对他的学问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形成了一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

仕途上的岑参二十岁至长安,不久后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他的一首《感旧赋》叙述了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而当他再次回到边塞时,他的心中充满报国之志,在戎马生活中开拓前程。在边塞期间,他创作出了许多名作,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这些作品以其雄奇瑰丽的情景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除了边塞诗外,岑参还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有意境新奇、词采瑰丽之处。他晚年的诗歌渐趋消沉,但隐逸思想在其中也有所体现。总共有403首诗,其中七十多首是著名的边塞诗,以及《感旧赋》、《招北客文》,以及墓铭两篇。

由于其卓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使得他的作品被后世广泛传颂,《四部丛刊》中的影印7卷本及宋刊8卷本,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种版本。此外,还有一些现代学者进行了更详细地校注,以确保这些珍贵文献能够被正确理解并传承下去。尽管如此,由于时代变迁,对历史人物及其成就了解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但无疑的是,作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加上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名字留给我们一个宝贵而又令人向往的事业遗产——那就是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宏伟壮阔的大好河山,让我们在遥远过去的一个角落里寻觅到一丝希望、一抹温暖,一段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