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然而,这个曾经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帝王,也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他的死后不久,秦朝便迅速瓦解,而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首先,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均田政策、郡县制等,以此来控制土地和人民。但这种极端的集权导致地方官员对中央失去了自主性,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迅速有效地解决。此外,由于长期战争和内忧外患,国家财政负担巨大,加之君主独裁造成决策缺乏监督与制衡,最终导致了国家资源枯竭。

其次,秦始皇对文化进行了严格控制,他实施焚书坑儒,对异己进行残酷打压。这不仅削弱了知识分子的力量,而且激起了民众对抗的心理,从而埋下了反抗种子。同时,由于缺乏自由思想和学术研究,这也阻碍了社会进步,为后来的动荡埋下伏笔。

再者,尽管秦始皇有远见卓识,比如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民族侵扰,但他自己并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到这个帝国需要稳定的内部秩序才能维持其庞大的疆域。这导致虽然短暂时期内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稳定,但长远来看,却无法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挑战。

最后,在继承人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刘邦等将领发起农民起义时,即使是法无禁止可为,只要不是直接触犯天子,那么他们仍然拥有广泛的人望。而且,与其他汉族将领相比,他们更能得到百姓拥护,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平民民主主义,而非旧有的封建贵族统治。

因此,当李斯在刑场上前呼后拥地走向死亡的时候,其所留下的遗言“臣请问陛下何以致败?”正是对于这一系列重大变故的一个隐喻性的回答。在那之后,“破竹之势”随即席卷全国,将那些曾经以为自己不可战胜的小小士兵们推到了历史舞台上的中心位置,并最终成就了一代伟人的传奇故事——汉高祖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