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唐开国时期,冯延巳因其多才多艺,被南唐烈祖李昪任命为秘书郎,与太子李璟交游。随后,李璟任元帅时,冯延巳担任元帅府掌。李璟登基后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他被授予翰林学士承旨之职。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出任宰相,并在此期间尽力保护陈觉、冯延鲁免受处罚。

然而,在保大五年(947年)的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的事件中,尽管他们遭遇惨败,但由于李璟准备将其处死,而冯延巳为了救二人性命而引咎辞职,并改任太子太傅。在之后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冯延巳再次担任宰相,并尝试解决湖南和淮南的问题,但都未能取得成功。

在显德五年的某个时候,当朝廷内党派斗争激烈时,朝士分为两派:一方由宋齐丘、陈觉、李征古等人组成;另一方则包括孙晟、常梦锡和韩熙载等人。此后,一系列的失败使得李璟决定铲除这些势力。在同年的诏令中,他指出了宋齐丘等人的罪行,最终导致了“宋党”的覆灭。而与此同时,由于他的忠诚无比,加上作恶不多,因此被赦免,不像其他成员那样受到惩罚。

至建隆元年的五月份,即960年代初期,冯延巳因病去世,其生前谥号为“忠肃”。他留下的作品主要是词集《阳春录》,虽然北宋时就有传本,但到了明代,这些作品已然失传,只有清代抄刻本存世。而现代版本则是在1999年由曾昭岷等人编著出版,其中收集了112首词曲。

关于他的品行,有许多批评声称他是奸佞险诈的人物。但也有人认为他并非完全没有才能,比如王国维评价说:“开北宋一代风气。”刘融斋则赞赏他的深度:“晏同叔得其俊,而欧阳永叔得其深。”

从文学造诣来看,虽然人们对他的品行持不同意见,但是确实很难否认他作为文人的才华。他擅长文章、书法和技艺,还善于言谈辩论。陆游曾经提到过,他的诗歌创作水平颇高,如《宫瓦数行晓日》、《龙旗百尺春风》这两首诗,都显示出了非常高超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艺术上,他的词语具有独特之处。一方面,他能够运用广阔空间来描绘柔情,如“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这样的描写让愁思显得更加深沉。另一方面,他善于使用层层递进的手法,使苦闷相思的情感变得越发深邃。这就是古文中的“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总体来说,无论是历史上的地位还是文学上的贡献,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物形象——既复杂又矛盾。他既可能是一个充满才能且受到重视的人物,也可能是一个身怀绝技但又受人猜疑的人物。而最终,我们只能通过阅读那些留下来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人物——冯延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