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广:和的故事典故之音

人物生平 早而闻名 乐广的父亲乐方曾任征西将军夏侯玄的参军。乐广八岁的时候,夏侯玄在路上常看到他,就叫他过来和他谈话,回去后和乐方说:“刚刚看见乐广的神姿爽朗通脱,以后肯定会成为名士。”; 乐方很早就去世,乐广一人孤单寒贫,寄居在山阳,家境贫寒致力学业,没有人了解他。他的性格谦和节俭,有远见,很少有贪图享乐的要求,与人无争。尤其善于言谈议论,常常用简明的语言分析事理,让别人心里满意,他不懂的事,就沉默不说。

清谈领袖 他后来出补元城县令,又入朝任中书侍郎、调任太子中庶子、侍中、河南尹。

柔而有刚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黜关押至金墉城,当时天下都将樂廣与王衍推崇為清談領袖。

忧惧而卒 乐广迁任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因东安王司马繇将担任尚书仆射,而转樂廣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他最终接替王戎任尚书令。当年的王戎举荐了樂廣,而樂廣最终接替了王戎,这一层关系让时人称赞不已。

历史评价 夏侯玄:“向见广神姿郎彻,当为名士。”

轶事典故 杯弓蛇影 一个亲密朋友告诉楽広,他之前曾经因酒杯中的“蛇”得病,现在再次请这个朋友饮酒,对朋友说:“是否又看到了什么?”朋友回答:“一样。”楽広解释原因,使这位朋友心情豁然开朗,从此疑团消散,不复返病。

膏肓之疾 卫瓘孙卫玠问樂廣梦是什么由来。樂廣答曰梦由想起。卫玠苦思一个多月未解,便得病。樂廣条分缕析,为其治愈病痛。此後衛玠從未患過不可醫治之疾。

潘文劝旨 潘岳代写奏章,但需知晓目的所在。在讲述辞职理由后,其文章成了一篇佳作,被誉为潘岳根据楽広意思所创作。此事传颂一时,说是没有潘岳文辞,没有这样的文章;没有楽広意思,没有这样的文章也难以完成。这证明了两者之间互相依存,即使是在文学作品方面也是如此。

何必乃尔 对于放诞行为不认可,如当时许多名士那样随心所欲,即便对此持不同意见也不以为然,“何必非要这样呢?”

辞约旨达 有客询“旨不至”,楽広并不深究,只敲桌子问“达到了吗?”得到答案即解释,如果达标怎能离开?这般简洁直白却透露出深意,都如同这个例子一样简单直接但意义深刻。

捕杀怪狸 河南尹官舍内妖怪频现,大多数河南尹都不敢办公厅住宿,只有楽廣毫无畏惧。大门突然关闭众惊恐,只有樂廣自若地发现墙孔并解决问题,这显示出他的勇气与智慧。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保持着冷静,不受外界干扰,是因为他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超凡脱俗的心胸能力。而这些品质正是使得他能够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保持平稳,并且引发人们对他的敬仰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