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战前夜,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茨·约瑟一世,身为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之一。38岁那年,他的弟弟马西米连诺一世正在墨西哥被枪决。60岁那年,他唯一的独子鲁道夫殉情自杀。他69岁时,妻子茜茜公主在瑞士被刺杀。85岁时,他的侄子兼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杀,这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索。那位老皇帝的一生中见证了太多亲人的离去,要问他最快乐的一刻,或许就是他的独生子的死后,而他终于找到了盼头。

茜茜公主是个活泼开朗的人,而约瑟一世则是一个沉稳内向的人,他们婚后的感情没有太多波动。而他的侄子斐迪南大公,则违背了约瑟一世的意愿,不但要嫁一个平民女子,还让老天子气急败坏半死。他唯一的心疼的是女儿鲁道夫,她暂且没有超越父亲。

身为王储的鲁道夫,为何一直没有找到开心呢?首先,是因为他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受到了父亲宽严相结合的干预。作为宫廷中的少年夜长大的孩子们,如同收集各种贵族气息一样,没有过于引起敬佩的是,他们家族中的自律性极强。他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并且始终坚持洗冷水澡,只为了保持身体更加健壮。睡觉也不是躺在软床上,而是躺在地板上的军床,就像随时准备出征一样,以提醒自己安不忘危。

别人说他掌握了8种语言,看似聪明勤奋、自律,但家族中却有很深重的手足无措,那便是恪守礼制,从未苟笑。一旦有人试图讲笑话给约瑟一世听,便如同给牛奏琴一般无效。这就说明活泼可爱的茜茜公主嫁给了他之后,两家的性格完全不同,因此感情自然没有好下手。当茜茜公主再次失去了两个女儿,约瑟一世也感到凄凉,便另觅新欢。但是约瑟一世那种性格深深影响了只剩下来的女儿鲁道夫。她原本梦想逃脱束缚、自由爱情,但老爹早已安排了一场婚姻。她和她母亲之间更相似,都喜欢自由奔放,但少年后来他们之间的情感却变得奇妙。

活泼的大男孩魯道夫,有着呆板奶奶和女亲,却少有能跟姐姐一起游玩的小日常。他本应该有一段愉快童年的记忆,但生活却把这抹蓝色遮盖起来。在他们只有孩子之后,两家人的情感再无回路可走。那时候鲁道夫开始酗酒寻欢,也曾尝试与斯蒂芬妮公主分手,因为无法回应父母对他的期望,即使如此,他仍然无法摆脱那个身份,最终还是回到玛丽·维特尔斯巴赫男爵身边,这一切都显得有些猖狂。

最后,当所有事情都发生完毕,我们可以理解鲁道福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是一种反叛和逃避,同时也是对那些束缚和压迫的一种抗议。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他的行为有些荒唐,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对于这样一个性格复杂、受到家庭限制而又渴求自由的人来说,这样的选择并不完全不可思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人物如何由于家庭关系、个人倾向以及时代局势而形成自己的命运轨迹。这是一段关于孤独、挣扎与追求幸福故事,让我们思考:当一个人处于困境之中,与其逆着潮流行驶,不如顺其自然地漂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