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德国对波兰宣战,二战爆发;1940年,意大利加入战争,对法国发起攻击,同时在北非与英法的殖民地进行了冲突。意大利在北非的战事逐渐陷入困境,而德国则派出非洲军团来援助意大利,并任命隆美尔为指挥官。在初期,隆美尔凭借其卓越的战术才华,在北非扭转了形势,但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遭遇到了来自英国蒙哥马利将军领导下的英军的坚强抵抗。在两次埃尔阿勒姆战役中,隆美尔均告失败。隆美尔为什么会败给蒙哥马利?这是一个充满复杂因素的问题。除了单纯比较指挥官之间的能力外,还涉及到补给线、物资运输等多方面因素。德国在阿拉曼战役后期尤其面临严峻挑战,其中补给问题尤为突出,每月进口量大幅波动,而且由于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受到阻碍,他们不得不依赖空运将有限燃料送至托布鲁克港。
相比之下,由于盟军对造船和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他们能够有效地确保补给稳定。而且,由于水兵对控制海洋权力的掌握,以及印度支那地区对于盟军资源和物资的大力支持,使得盟军几乎没有补给问题。此外,从兵力上看,德意联軍共有6万人,而英軍則有19.5万人;坦克数量上,也是同样存在显著差距。尽管如此,即便是以优异成绩作出的坦克也无法弥补整体力量上的劣势。
此外,由于盟军占据了北非天空中的制空权,可以随时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持。而当局部装备不足的情况发生时,如21装甲旅团,当局全体坦克甚至被迫弃置,这种情况使得即使具有高超才能的人类如隆美尔,也难以逆转胜负,最终只能面对着大量劣势而无奈落败。这就是如何解释了一场决定性胜利背后的故事——一场关于火力的较量、组织能力和决心所展开的一场战斗史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