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太后5天不下车

1865年,黄宾虹在徽州歙县潭渡村诞生,原名懋质,字朴存,号滨虹。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因事而迁居金华城西铁头岭的寓所。从小,他就对书法和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金华山中读书时,对金石书画有了深入研究。

1870年,他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并于1882年考取廪生资格。在这一期间,他也积极学习绘画技巧,从萧山倪翁那里学到了“当如作字法”之笔法,并通过阅读《字汇》等书籍了解到字形声义的关系。

1889年,他放弃了举子考试的道路,全力以赴艺术创作。在南京坐馆教书期间,他收集并研究古代图像,同时也尝试自己创作。1897年他回到故乡,与老友郑雪湖共同研讨绘画技艺,并参与了一些教育活动。

1900年代初期,黄宾虹前往上海发展,在报社、书局担任编辑工作,同时也教授美术。他参与了国学保存会的活动,与同好们交流诗酒,有着很高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造诣。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将南北宗绘合二为一,以沟通中西美术传统。

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黄宾虹继续在上海留美预备学校任职,也是《美术丛书》的编写者之一。这本丛书收录了120册,其中包括中国古代至晚清时期的大量作品。他还与安徽同人合作筹办《安徽船日报》,撰写文章提倡共和主义理念。

1912年至1916年间,黄宾虹继续活跃于文化界,不断地组织展览、讲座和文艺活动。他还与其他艺术家一起发起成立贞社,这是一个专注于研究和鉴赏中国历代書畫文物的团体。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事件,如参加各类雅集、与欧洲友人交流等,都反映出他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士所扮演的角色。

然而,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由于政治原因,《神州日报》被迫停刊,而黄宾虹不得不辞去职务。这段时间也是他个人生活的一次重大变动,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艺术创作的热情。直到去世前夕,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