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乙丑1月27日(农历乙丑年元旦),名懋质,又名元吉,后易名质,字朴存,号滨虹。原籍徽州歙县潭渡村,诞生于浙江金华府城西之铁头岭寓所。13岁随父返歙县应童子试,名列前茅。丁戊间,易字宾虹,以字行。
1869年己巳,因地方不靖,与父避乱至金华山居罗店,从李灼先、李咏棠习举业。在课余时间,他尤爱好金石书画,并从萧山倪翁处闻“当如作字法,笔笔亦分明”画诀。
1870年庚午,在家塾藏有《字汇》等书,他开始能检阅并粗知字有形声之谊。他入金华山中读书,对画艺练习甚勤。
1871年辛未,其族侄黄崇惺以庶吉士分发福建归化,为途经金华时与黄宾虹订课程并游八咏楼。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让他认识到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1872年壬申,在程健行授四子书及五经五年的学习期间,他开始在家族图书馆中研究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如黄白山《字诂》、黄春谷《梦陔堂文说》、《经说》,这些知识为他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80年代末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暂停学业,但这段时间也让他更多地接触到了古代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后来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丰富内容的一部分。
1907-1937年的三十多年里,他主要在上海担任报社编辑工作,同时也教授美术和国画。他还参与了多次关于中国古代绘画鉴赏会,并积极推广中国传统绘画文化。
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他继续在教育领域工作,并且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比如撰写文章支持共和政体,还曾任职于《神州日报》,成为该报的笔政之一。他还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士成立了贞社,一群致力于研究和保护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人们团体。此外,还有许多其他事迹,如创建“宙合斋”古玩店、编纂美术丛书等,都反映出他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抱持热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