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的沉默,犹如一位历史巨匠在夜幕下低语,其声音轻柔而深邃。他的去世,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喜剧场景,让东方人感受到了悲剧的讽刺。
在德国人的心目中,隆美尔是最为老练无为的元帅,是年长者敬仰的典范,他所代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军事层面,因此希特勒终于给予了他一个特别的离世方式。
二战后期,希特勒与统治阶级中的贵族和资产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尽管他晚期采纳了一些怀柔政策,也试图在基层布置亲信,但总参谋部仍旧对希特勒持有强烈排斥态度。这两股力量在刺杀事件中达到了顶峰,希特勒愤怒之下开始排挤下层,一直到战争前期,他手握大权。
在720次刺杀企图失败之前,一群密谋团体曾希望拥戴曼施坦因,但他们也愿意让隆美尔承担这个角色,以免西线战事混乱,并影响敌人判断。隆美尔对此表示:“这是我的责任。”随后,他上司被审问,而隆美尔遭受株连。
隆美尔内心深处保留着对抗性的抽象,但真实性情却偏执、固执且缺乏世故。他在民间保持低调,只有出了事才有人能伸出援手,最终只能期待平静地离世。在临终前,他对自己的妻子说:“希特勒可以让我选择如何死,这已是极大的尊重。”
要理解元首对于背叛者的态度,一般来说都是以钢丝绞断生命,然后留作纪念写真。希特勒确实担忧隆美尔在德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敢将这位享誉盛名的人推上审讯台。
当民众执行希特勒死亡刑时,他们带给隆美尸体一封来自希特лер的话:“只有我自己决定谁是敌人,我不会动辄牵连我的部下和幕僚。”这句话触动了隆美的心灵。
由于家中有足够弹药准备反抗,而且逃跑路线也被锁定,他激励自己的妻子,最起码要能够得到国家葬礼上的殊荣。他请求葬礼地点设定于黑森林,并完成所有后事之后,将自己穿上非洲战役时穿过服装,将爱犬关进书房,并带走了作为元帅权杖的地位符,让那些死前的光环伴随着自己而去。
当他被押送500米外时,他请求监视他的梅塞斯将军以及司机分开。他就在车里服用氰化钾,在汽车后座徐徐天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