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德国对波兰发起攻击,二战爆发。1940年,意大利加入战争,对法国发动攻击,同时在北非对英法殖民地进行了打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大利在北非的战事逐渐陷入困境。为了援助意大利的北非战事,德国派出了非洲军团,并选择了隆美尔将军担任指挥官。他以前在法国战争中表现出色,在早期阶段,他和他的部队取得了一系列战术上的成功,这改变了北非的地形。但是在战争初期,英国调来蒙哥马利将军领导英军,并在两次埃尔阿勒姆战役中大败隆美尔为什么会被蒙哥马利击败?

和平时期,没有仅仅是看将领的能力,还有每个环节的供应问题。德国北非军团在埃尔阿勒姆戰役后期特别面临补给问题,一方面是陆路补给到达北非及供给给德军特别困难,而且每月取得的补给数量也很有限。而且,每一批补给都要经过艰难地运送过地中海,再加上他们还需要为自己的军队提供补给。在阿拉曼战役开始前十月底,只有15000吨补給,而到了十一月就增加到了21040吨,但到了十二月,这些数字急剧下降至零。

当英軍收到攻擊時段落期间,德軍燃料极度短缺,以至于不得不使用空運將100噸燃料運輸到托布鲁克港,這樣導致德軍因補給不足而無奈放棄戰略優勢。而對比之下英軍那邊,由於水兵對造船權力的掌控,以及印度支那地區後勤補給等等問題,使得盟軍無法進行有效補給。

人數上來說,德意聯軍總共6萬人,而英軍則有19.5萬人;坦克上來說,比爾根·倫敦(Bernard Montgomery)所領導下的聯合國坦克數量占據絕對優勢:1038輛坦克、252輛M3李頓坦克、170輛M3格蘭特坦克、294輛M4雪曼坦克、119輛M26太古士兵團炮車(Stuarts)、194輛火箭砲與彈藥運輸車(Valentine)。相較之下,即使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單位——第21皇家裝甲旅,也因為燃油短缺而幾乎全員被迫離開戰場。

最後,在經歷長達幾個月後僅剩35架可用的虎式戰車的情况下,即使隆美爾再怎麼天才,也無力挽回敗局,被迫接受由拥有绝对优势的人物与装备支持下的蒙哥馬利將領所帶領的大勝。在這場決定性的交鋒中,不僅证明了物資和後勤支援对于现代战争胜负至关重要,它們超越了任何单一英雄人物或计划上的策略性思考。此外,這场戰役還展示了一種新型態的機動作戰概念,其中重視機動性與快速反應,並以此為基礎構建一個高度整合化、高效率化的大規模行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