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黄宾虹(原名懋质)在徽州歙县潭渡村出生,后改字宾虹。他的父亲成昌钱号因商业经营不善,家境中落。黄宾虹自小爱好金石书画,在金华山居罗店期间,他的师从李灼先、李咏棠等人对他的影响深远。
1870年左右,黄宾虹开始系统地学习书法和绘画。他阅读了《字汇》等书籍,并且开始尝试模仿古代画家的作品。在此期间,他还接触到了董其昌、查士标等人的山水画,这对他日后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882年至1897年间,黄宾虹曾多次参加童子试和院试,并多次考取秀才之职。这一时期,他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如父亲去世后,他不得不承担起家族事务的责任。
1900年以后,黄宾虹开始转向教育工作。他先后任教于上海各艺术学校,并参与国学保存会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与其他知识分子交流思想和艺术观点。
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黄宾虹继续在上海定居并从事教育工作。他与其他同仁一起创办了《美术丛书》,并为该书撰写序言。此外,还有他在《神州日报》上的文章,以及他与南社成员共同举办的一系列雅集活动,都反映出他作为一位文化人物所扮演的角色。
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期,由于个人健康问题以及社会动荡不安,黄宾 虎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但是,在这一时期内,他仍然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绘画,对国内外许多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贡献不仅限于个人艺术实践,也体现在对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大力支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