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的沉默:如同一位在历史舞台上默契演绎完毕剧本的戏子,他遵循着命运的脚步。二战后期,希特勒与统治阶级中的权贵和资产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尽管他后来采纳了一些怀柔政策,并在下层布置了亲信,但高级将领仍旧对他保持着排挤态度。在刺杀企图达到顶峰时,希特勒愤怒地排斥下层人士,最终掌握了绝对权力。在720次刺杀企图失败之前,一群密谋团体曾希望拥戴曼施坦因,但他们也愿意让隆美尔取而代之,以免西线战场出现混乱。

隆美尔对于这件事仅有暗示:“这是我的责任到了。”随后他的上司被审讯,而隆美尔则遭受株连。他那至古的抽象性格实际上是对比侧面的,但在真实生活中,他却表现出偏执、狭隘且缺乏世故。他在民间不善于处理复杂事务,只能依靠明确去世的人物来解决问题。在临终前,隆美尔对自己的妻子说:“希特勒已经给了我足够面子的选择。”

要理解元帅们对于背叛者的态度,就像平常人们用钢丝绞死敌人,然后拍照留念。希特勒确实担心隆美尔在德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忍心将他推向审判台。由于涉及到刺杀案件,元帅们备受打击,他多次提到隆美尔,只觉得他太过无邪。当民众带着希特勒的遗嘱到达他的家中时,他们告诉隆美尔,如果只剩下自己,没有会动他的部属和幕僚。

这个信息触动了隆美尔的心。当时家中有充足弹药准备反抗,也有一条逃生的路已被锁定。他激励自己的妻子,最少希望自己去世后能得到国葬的殊荣。他请求葬礼是在黑森举行,将所有事情办妥之后,他脱掉军服,将爱犬锁入书房,并拿起重要元帅权杖,让那些死前的光辉伴随着自己而逝去。

最终,隆美尔回到了汽车里服毒身亡,在车外徐徐倒下的景象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此事件再一次展示了战争背后的悲剧,以及一个国家内部深刻矛盾所引发的人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