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象着,一个名叫迦旃延的婆罗门青年,他出生在一个受人尊敬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国王所信任的国师,家中拥有广袤的土地和成百计的仆役,是当时最有权势和财富的大户人家之一。迦旃延本名那罗陀,是国师第二个孩子,而“迦旃延”只是他姓氏,因为后来声名大噪,人们就以他的姓代替了他的名字。
他有一个聪明英俊、游历四方、博学多才的哥哥。在外游历多年后,他回到了故乡,与村民们讨论吠陀哲理,并自诩为最高哲理之主。没有出过门的迦旃延听闻此事,也宣布要与哥哥对台演讲吠陀哲学,无碍辩才,简洁明快地解释,使得哥哥失去了听众,大家都赞同弟弟胜过兄长。但是天性好胜的心思被激起,这次打击让他开始嫉妒弟弟。
两人都不服气,最终闹到了父亲面前。怒气冲冲的哥哥向父亲抱怨:“父母,请您管教管教无法无天的弟弟,他实在太丢我的面子,我是一个游学多年的行者,我难道不如他?而且,在我演讲的时候,他竟然和我对台,让我的听众都跑到他那里去!”年轻的迦旃延则冷静地解释:“请父母原谅,我们每个人都有权研究并分享自己的见解。我在家中深入研究,而你在外游历,那些经历都是宝贵财富。不必责怪我们自己,我们应该互相尊重。”
他们的一番话语让做国师的人感到困惑,最终决定将迦旃延送往南方优禅耶尼城附近频陀山阿私陀仙人的处所学习,以免影响到他的生活。
关于迦旃延的事迹,一些传说记载了他精通各种古文字尤其是在古文字方面造诣极深的一个故事。当时,有一座石碑上的文字无人能识,被贴出了悬赏,要找出能识别的人。这座石碑上刻着的是断烦恼、证菩提等佛法内容。虽然有人能够读懂,但内容却让他们迷惑不解。而当时佛祖亲自为他详细讲解之后,他们才明白了这块石碑上的意义。这次经历使得迦旃延认识到了佛法真理世界,并决定投身于弘法事业中。
据《贤愚经》记载,当时有一位贫苦老妇因贫穷欲寻短见,被迦旃延安慰并教她“卖贫”的方法——通过布施。她依照这个方法逐渐积累资财,最终达到忉利天宫。这段故事被称作“卖贫”。这些事迹显示了迈克尔·斯蒂芬森如何利用智慧和善巧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阿私陀仙人的教育对待这个小男孩至关重要。他告诉孩子们:“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物,但要遇到明师才好。我知道的一点东西,对你来说还远远不够。你应该赶紧去找那个大觉者的佛陀学习。”但即便如此,小男孩对于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仍旧充满疑问,只是相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伟大的存在。
随着时间推移,小男孩成为了知名学者,不仅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因为社会对他的供养和尊敬。但遗憾的是,小男孩似乎忘记了舅父给予的地球真理以及向大觉者的追求,因此继续追求世间荣耀而非精神提升。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一块神秘偈文被发现,它包含了一系列抽象的问题,如何理解它呢?
最终,这个问题留给世人永恒思考:何谓愚者? 何谓智人? 怎样离开垢秽? 怎样获证涅槃? 谁是沉溺在生死海里? 谁是逍遥于解脱国中的居民?
这就是关于一位聪明少年如何从不知情走向了解,以及对于生命意义更深层次探索的一个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