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阿盘提国,有一个名叫迦旃延的人,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受国王尊敬的国师,家中拥有广大土地和成百仆役,是当时最有权势和财富的大户人家之一。迦旃延本名为那罗陀,是家族中的第二个孩子,而“迦旃延”是他姓氏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别称。

迦旃延的哥哥也是一位聪明英俊之人,在外游历多年,学识渊博,艺能精通。在一次回乡宣讲吠陀论哲学时,与迦旃延同时进行,他们都展现了无碍辩才、扼要说明的能力,最终引起了村民们对弟弟更高评价。而这让天性好胜的哥哥开始嫉妒。

两人争执不休,最终闹到了他们父亲面前。愤怒而又自负的哥哥指责弟弟在他演讲时抢镜头,但迦旃延巧妙地解释道:“学习和演说是公开的事,不应只属于某些人才。”最终,他们父母决定将迦旃延送到南方优禅耶尼城附近频陀山阿私陀仙人的处学习,以免影响到兄长的地位。

关于他的经历,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学造诣的人。他曾帮助解决过一块古碑上的谜题,这块碑文虽然被译出了,但其内容却令众多学者费解,只有佛陀能够正确解释其中含义。这件事情让他认识到了佛法与世间知识之间的差异,并且引发了他的向往与探索。

随后,经过舅父阿私陀仙人的教导,他开始更加专注于佛教修行,并且很快就成为了一位知名的大师。在《贤愚经》中,有一个故事描述了他如何帮助一位贫苦老妇通过布施获得福报,从而入定忉利天宫。这也是他弘法传道活动的一部分,为那些尚未接触佛法的人开启了解脱之门。

然而,在追求个人成就与社会认可之间,迦旃延似乎忘记了舅父给予他的最后忠告,即寻找大觉者的佛陀以求得真理。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心灵成熟的地步,因此可以接受世人的供养,而不必再去寻找那个预言中的伟大的觉者。但就在此刻,一块石碑上的神秘偈文出现,它包含着对“王中之王”、“圣中之圣”的询问,以及对于离开垢秽、获证涅槃等问题的探讨。这份偈文竟然只有斐然博学但仍迷失方向的小主人公才能读懂,而这份偈文正是指向那个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巨大的智慧——大觉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