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印度阿盘提国,居住着一个名为狝猴食村的富裕婆罗门家庭。迦旃延尊者出生于这个家族,他的父亲是一位受国王尊敬的大师,家中拥有广阔的地产、成百仆从,有权有势,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
迦旃延的名字本来叫那罗陀,是他的父亲第二个儿子,但后来因其声名大噪,人们便以他姓氏代称。他还有一个哥哥,这位哥哥聪明才智非凡,也曾跟随父亲出家学习,但他选择了远行游历,在各国参观和学习多年。
回到故乡后,哥哥开始宣讲吠陀论,并公开挑战弟弟迦旃延。在没有外出经历的迦旃延面前,他搭起演讲台,与弟弟同时进行吠陀论哲学上的辩论。结果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没有离开过家的迦旃延,其辩才无匹,对台而立,不仅吸引了听众,而且赢得了他们的一致评价:“弟弟胜过我。”这让自视甚高的兄长感到不满,一气之下闹到父母面前要求制裁。
双方争执不休,最终由他们母亲调解,将迦旃延送往南方优禅耶尼城附近频陀山阿私陀仙人的地方去学习,以免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学问。
关于迦旃延的人物介绍,我们知道他是佛教时代西印度阿盘提(avanti)国人。在他的童年时期,由于受到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影响,他对吠陀圣典、占星术以及各种古文字都有深入研究。其中,对古文字方面尤为精通。据说当时有一座碑文,无人能识别,国王悬赏重金寻找能识者的答案。当时年轻的迦旃延轻松应征并正确翻译出了碑文内容,却发现自己对于碑文含义感到困惑。这次经历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不足,因此前往竹林精舍向佛祖请教,最终明白了碑文所传达的信息——断除烦恼、证得菩提。
随后的岁月里,作为一位修行者和学者,迦旃延积极参与佛教弘法事业。他以敏锐的心思和卓越的辩才,在佛门中得到“议论第一”的美誉,同时也帮助许多外道朋友走上正途。在《贤愚经》中,就记载了一段关于老妇女因为贫穷欲寻短见,而被智慧如海般的大智慧导师用“卖贫”之法引领她获得忉利天宫的地方化缘布施,从此改变命运的事迹,这也是对其善巧方便能力的一个描述。此外,还有很多故事证明了他的修行与学问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以及如何帮助其他人找到解脱之路。
在他的旅程中,有一次舅父带着他飘然出山,在波罗奈国鹿野苑附近安顿下来。从那之后,每天都祈祷三次,为大觉者的佛陀早日开悟证果祈愿。当年的预言终于实现,大觉者的佛陀确实来到鹿野苑教授法道。而就在这个时候,不幸地失去了舅父这一伟大的精神导师,但未来的道路已经清晰可见:继续追求真理,与大觉者的佛陟相会,以达到心灵超脱与宇宙合一之境界。
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中的伟人们,他们往往是身处迷雾中的探险家,他们勇敢地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但又充满希望的小径。而在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那块石碑上的偈文,如同一颗璨亮钻石,用它独特的声音呼唤着所有愿意倾听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探索这片土地上隐藏的情谊与智慧,把这些宝贵遗产传递给未来世代。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永恒不变的话语——了解过去、珍惜现在,为未来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