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南印度阿盘提国,有一座名为狝猴食村的小镇,这里住着一个受人尊敬的婆罗门家庭。迦旃延尊者就是出生在这个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深受国王信任的国师,家中拥有广阔的土地和成百上千名仆役,是当地最富有、权势熏天的大户人家。

迦旃延尊者的名字本来叫做那罗陀,是家族中的第二个孩子。他后来以他的姓氏——迦旃延而闻名,因为他逐渐成为了一位知名人物,大家开始用他的姓代替了他的名字。

他的哥哥也是一位聪明才智非凡、英俊潇洒的人,当年跟随父亲出家后,就独自游历各地,遍访四方,他所到之处,无论是学问还是艺能,都有所掌握。在外多年的旅途后,他终于回到了故乡,并召集村民宣讲他认为最高层次的哲理——吠陀论等。

没有出过门的迦旃延听说哥哥归来的消息,也发布通告,在村子里搭起了演讲台,与自己的哥哥对坐进行吠陀论哲学上的辩论。两人都展现出了卓越无匹的心灵力量,最终引得众多听众赞不绝口地说:“弟弟胜过兄长。”然而,这让好胜心重的哥哥感到不满,一时间,他们之间产生了误会,最终闹到了父亲面前。

怒气冲冲的哥哥向父亲诉苦:“父親,您必须制止无法无天的弟弟,他实在让我丢脸。我经过漫长时期学习旅行,我难道比不上他?但偏偏就在我发表演讲时,他竟然与我并肩,让我的听众被吸引!”年轻的小迦旃延则平静而坚定地解释道:“请您原谅,我并不是想超过您,只是想要了解这几年内在家中研究的情况是否有一点成果?您游历海外获得的是满腹胜负之心,而我则真诚致力于学习,不必担忧。”

最后,由于两个兄弟各执一词,双方都未能从对方那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地方。他们共同决定由母亲商量,最终决定将迦旃延送往南方优禅耶尼城附近频陀山阿私陀仙人的地方去学习,以避免影响到兄长的地位和声誉。

关于迦旃延的一生,我们知道他是佛教时代西印度阿盘提(avanti)地区的人物。他自幼受到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影响,对吠陀圣典、占星术以及各种古文字颇有造诣,其中尤其精通古文字方面。据传,当时印度国内有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连大臣们也无法识别。国王下令全国寻找能识字的人,并许诺重赏。迦旃延正好看到此榜文,便应征参加竞赛,并轻易地翻译出了碑文内容。这份碑文虽然被翻译出来,但却让他困惑不解。不久之后,佛陀亲自为他详细解释了碑文含义原来这块石碑记录的是断除烦恼、证悟涅槃之路。这使得年轻的小男孩对佛法产生了浓厚兴趣,被引导走上了修行和弘法之路。

进而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宗师,其思维敏捷且辩才无边,在佛教界获得“议论第一”的美誉。此外,《贤愚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贫穷老妇因生活困顿欲寻短见,被发现并安慰,她通过卖布施法得到财富并升至忉利天宫。这段故事被称作“卖贫”。

我们还知道舅父阿私陀仙人曾告诉过小男孩说,“照你现在志愿看起来,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伟大的一个人,但要遇到明师才好。我知道的一些东西,对你来说似乎还不足够。你应该赶快去找那个大觉者的佛祖学习!”

在一次偶然的情形下,小男孩与舅父一起离开山林前往波罗奈国鹿野苑附近建立住宅,从那日起每天三次祈祷希望早日出现大觉者。而阿私�田仙人更具体指示小男孩说,“照我的推算预知,那个大觉者很快就要成道,一旦成道就会先来鹿野苑转授佛法。我只能知道这么多,但是关于大觉者究竟领悟什么真理,我怕自己是不足以听到。”

最后,在失去舅父之后,小男孩继续追求自己的学问和才能,但遗憾的是忘记了舅父给予其最重要的话语,即向大覺者的佛祖求道的事业。当石碑上的偈文再次浮现于世间,大臣们尝试解读,却无法理解其中意义,只得建议挂榜全国公开竞猜谁能够认识这些神秘文字。当小男孩揭榜应征,并成功翻译出了偈文内容,却仍然不能解释其中真正含义,使得整个社会陷入迷雾中。而这一切只是因为那些疑问,没有直截了当答案,每个人都只能带着更多的问题继续前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男孩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生命与宇宙更深层次探索可能需要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及智慧指导,而这个过程正是在接近或远离死亡海洋,以及寻找自由国家中的道路上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