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如流光,郑桓公的身份与早年事迹在史籍中颇具争议。考古发现的一件铜鼎铭文揭示了他率兵击退北方部族猃狁的英勇事迹。周宣王二十二年,郑桓公受封为郑国君主,在棫林居住后迁至拾地,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

周宣王四十六年,郑桓公被任命为司徒,对周民安抚、协调赢得欢心。在《诗经》中的《缁衣》,或许正是歌颂他的佳作。当时的周幽王荒淫无道,加重对百姓剥削,使诸侯有叛离之心。面对此局势,郑桓公预见到国家危机,从而开始筹划东迁。

周幽王九年,经过太史伯建议和虢、郐二国借地后,他获得了东迁的条件。然而,在周幽王十一年的国难中,当申侯联合其他诸侯攻打镐京时,不仅杀死了周幽王,也导致了郑桓公的死亡。他最终在骊山之下遇害,而他的儿子掘突继承父业成为郑武公,被誉为“百姓皆便爱之”的杰出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