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周的末年,商容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贤大臣。他本名为商容,是一位忠诚的臣子和有德行的人。然而,他却遭到了商王纣的排斥,被废黜。这一事件被后人记载在《史记·殷本纪》中,其中提到:“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据说,这是因为他不满纣王昏庸暴虐,对其进行了多次进谏,但最终惹恼了纣王。
当周武王克服了殷朝并成为天子时,他为了表彰那些忠诚和贤明的大臣,将比干、箕子的遗迹恢复,并且还想任用商容为三公。但是,商容坚辞,不愿接受这一荣誉。他解释说,在过去,他曾经企图以礼乐教化纣,却失败了,因此自认为无能又无勇气;而现在,如果没有能力去处理国家事务,那么更应该隐退生活。他的这种高洁和自知之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关于这段历史,有些文献如《韩诗外传》提供了一些不同的细节。在这个版本中,我们了解到商容曾经带着羽(一种古代乐器)和籥(另一类乐器),跟随着马夫想要以此来教化纣王,但是最终未能成功。之后,他离开了宫廷,隐居于太行山地区。当武王即位后,再次提及任用他时,尽管受到推崇,但由于他的内省与清醒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而拒绝接受这样的职位。
总体来说,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描述,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情景:一位忠诚而有德行的大臣,在面对权力腐败的情况下选择保持原则,不仅因此遭受挫折,也因其高尚品格而获得后世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