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殷商末年的大臣,以其贤明和忠诚著称。《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他因不满商王纣的昏庸暴政,经常犯颜直谏,最终被废黜。这一事件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君主责任的坚持。
周武王统一天下后,对商容等忠臣贤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一种政治理念,即对过去英明者的敬仰。在这过程中,周武王表彰了商容,将他的住宅设为“闾”,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并哭泣比干之墓,这些行为深受人们赞赏。
关于商容还有一个故事,在《韩诗外传》卷二中提到,他曾尝试用礼乐教化纣王,但最终失败而离开朝廷。待到周武王克殷后,商容被提名为三公,但他拒绝接受,因为自己在教化纣时未能成功,又觉得自己无勇,无足以担任重任。他坚持自己的清白,不愿意因个人能力不足而蒙羞。
这个故事展现了商容内省自知、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感。他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份难忘的印象,是对那些有志者应有的楷模。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那份执着与勇气,即使面对失敗,也从未放弃过正义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