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商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商容的大臣,他以其忠诚和智慧闻名于世。商容本是商王纣的重要顾问,但纣王却因嫉妒他的才华而将他废黜。《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这段历史,显示出商容不仅贤明,而且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据说商容并没有屈服于纣王的专横。他继续坚持自己的正直,并且不断地对纣王进行批评,这自然触怒了暴君,最终导致了他的被逐。在那个时代,被拘禁是一种极端的惩罚,只有最忠诚或最勇敢的人才能幸免。
随着周武王征讨殷朝并取胜,他决定恢复那些值得尊敬的大臣们的地位,其中包括被废黜的箕子和遭遇悲剧命运的比干,以及被囚禁但又获得释放、恢复荣誉的地位的人——即便是在牢狱之中也保持不屈的一身清白——商容。为了表彰这些英雄人物,武王封建了一座墓地,用来纪念他们,而不是让他们重新担任官职。
不过,《韩诗外传》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读,它描述了一个关于 商容与马夫一起想要通过礼乐文化教育纣王,却失败后隐居太行山的事迹。当周武王建立新的天下时,他想任命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为三公。但是,面对这一提议,恬淡寡言而又自知不足的心怀远大者拒绝了:
“我曾跟随马夫想用礼乐教化纣,但最终未能成功,我怎能自视高尚?我既无勇气去反驳,也无力去改变。我既无能力,又缺乏勇气,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担当重大的责任呢?”
此话语如同回响在历史长河中的赞歌,它展示出一个真正内省、不轻易夸大自己能力的人物形象。这篇文章结束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在追求卓越与内心平静之间做出的选择,而这正是《诗经》所歌颂的一类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