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商末时期的一位大臣和贤人,他在商王纣的朝廷中担任主掌礼乐的大臣一职。《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容因其忠诚和贤明,被百姓所爱戴,而被纣王废黜。

据传,商容不满纣王的昏庸暴政,对此持批评态度,不断犯颜直谏,这让纣王感到厌恶,最终遭到了他的排斥。一说他甚至被囚禁,《鹖冠子·备知》提到:“商容拘而蹇叔哭”,显示了当时民众对他的同情。

周武王克殷后,为表彰殷代忠臣贤人的功绩,将比干的墓地封为国家之宝,并释放箕子,同时恢复了商容的官职,是因为武王尊重那些在困境中保持正直的人物。在《礼记·乐记》、《荀子·大略》等书籍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然而,在历史文献中的记录并非一致,有些则仅见于较晚出世的《韩诗外传》,其中提到商容曾企图以舞蹈来教化纣 王,但最终失败,便隐居于太行山麓。武王克殷后欲封他为三公,但由于自我反省后的谦逊态度和坚定的道德立场,最终辞去了高位,这种行为更是赢得了人们赞赏。

君子们评价他说:“可谓内省而不诬能矣!君子哉!去素餐远矣!”这说明尽管面对失意与挫折, 商容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轻易夸大自己的能力,这种品质才是真正的君子的标志。而这种远离权力的生活方式,也更加符合“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一诗句所描绘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