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容,殷商末年的忠臣和贤人,以其主掌礼乐的大臣身份闻名于世。本名为商容,他所处的时代是从周朝开始算起的商周时期。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忠诚于国家、贤明而且受民众爱戴,但却遭到了当时的国王纣王的排斥。《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这一点:“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这意味着尽管他非常有才华,并且深受民众喜爱,但最终还是被废黜。
据说,他不满纣王昏庸暴政,一直在私下里向纣王进谏,这自然引起了纣王的愤怒,最终导致他被免职。一种说法是,他与箕子一样遭到了囚禁,《鹖冠子·备知》中提到:“商容拘而蹇叔哭”,这表明了这一点。在周武王统一中国后,为了表示对那些忠诚于旧朝的人士的尊重,武王将比干的墓地封给并释放了箕子,使他们恢复原有的位置。《礼记·乐记》中写道:“武王克殷反商……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
此外,在《荀子·大略》中也提到过这个故事:“武王始入殷,表 商容 之 闾,将 箕 子 之 囚。” 这些都是说明周武王在征服完殷之后,对这些忠心耿耿但未能得以安享晚年的人士表示了敬意。
然而,《韩诗外传》的卷二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读:据说,在一次演出的时候,当时负责舞蹈和音乐的大臣们都很佩服他的才能,因此曾经想要通过举行一个盛大的舞蹈会来教化纣 王,让他变得更加文明。但这项计划最终失败了,因为没有得到足够多人的支持。于是,他离开宫廷隐居太行山地区。这次事件发生在他之前已经因抗议纣 王暴政而失去官职之后。此后,当周 武 王取得胜利并成为新的天子的那一年,即将推崇某些老臣,其中包括原本跟随着马夫想用艺术形式教育 纣 王却失败的人物——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保持自我批评的心态,不愿意接受高位。他坚称自己缺乏勇气,没有能力真正改造 纣 王,也没有勇气公开反对,所以不适合担任公职。这段历史让人们赞叹他的内省精神,同时也展示了一种君子的品格,即远离权力带来的诱惑和腐败,而选择一种更高尚、更纯粹生活方式,如同诗歌中的描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