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现之:广西教育界“八怪”与乡村教育的推动者

在中国历史上,唐现之是一位深受尊敬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广西桂林灌阳县,他曾任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委常务委员,并且是著名的乡村教育与师范教育倡导者。

唐现之的学术道路始于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门下。在那里,他接受了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系统培训。这一理论强调人人都是先生,人人也都是学生,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同时主张兼容并蓄、学习自由,是他后来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中的核心观点。

1930年,受广西省教育厅委托,唐现之回到了他的故乡,主持创办了省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现在是广西师范大学)。这所学校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还为当地乃至全省乃至全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1937年,他又创办了桂林师范学院(现在是桂林教育学院),并担任校长。在这里,他继续推崇陶行知的一系列理念,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实施这些理念。他聘请包括丰子恺、杨晦、陈润泉等多位杰出的教师到校任教,同时请来陶行知、梁漱溟等名家的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更好的教学能力以及进行更多关于如何改进各科教学方法的心智探索,这所学校还特别建立了两所小学作为实习基地。因此,该院以其独特而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而这正是由唐现之坚定的决心和不懈努力成就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其支持民国政府抗日救国的事业,以及在该校宣传相关思想,加剧了与当时政治环境之间紧张关系,最终导致他在1941年10月离开桂林师范学院。此后,其职业生涯中有着不同的经历,从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到司法厅厅长,再到文化研究工作,每一步都充满着对于国家发展贡献巨大的意义。

1957年的错误划分使得其司法厅厅长职务被撤销,但1979年的平反事件最终恢复了他的名誉。这段曲折但充满挑战性的职业旅程,是对一个时代人物的一个重要见证,也是一个关于坚持信仰,不屈服于外界压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