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现之:广西教育界“八怪”与乡村教育的传道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现之这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广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教育事业。作为广西教育界“八怪”之一,他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更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人物。

唐现之出生于广西省桂林灌阳县,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毅然剪掉辫子回到了家乡立高等小学读书。之后,他顺利考入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在那里结识了他的导师陶行知,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1922年毕业后,唐现之返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并很快被调到重庆,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职。他编写的话剧《教育救国》上演后,对当时社会有着显著影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曾先后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中华书局以及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

1932年,当选为中山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兼该校附属中学教导主任,此时他的学术地位已经得到了认可。在此后的几年中,唐现之又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主任、山东省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部导师兼训练部主任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创办桂林师范学院(今桂林市第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努力。

作为桂林师范学院的创建者和首任校长,唐现 之致力于实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education”的理论,以及梁漱溟先生倡导的人文关怀式教学理念。他主张学生毕业后应回到社会,为民众提供知识服务,以此来保卫国家安全。这一理念不仅推动了当地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接受现代化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事业。

1941年10月,由于其积极宣传党抗日救国思想而受到压力,被迫离开桂林师范学院。但这一切并未阻挡住他的前进步伐。在解放后的新时代里,他历任桂林市军管会委员、自治区图书馆馆长及司法厅厅长等职,对中国法律领域也作出了贡献。1957年的错误批评让他的名誉受损,但1979年的平反昭雪给予他一个清晰无误的地位——一个无愧于历史的大型人物。

除了直接参与实践外,唐现 之还留下了一系列关于近代西洋及美国乡村小学标准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及针对儿童成长与家庭关系问题撰写的小说,如《你的孩子你的将来》等,这些作品都是他对未来世代负责的一份厚望,也是对个人责任感的一种展現。而这份责任感,就是我们今天仍然能够看到那颗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精神灯塔——唐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