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战士,最令人绝望的境地无疑是成为敌人的战利品。即便是普通的将领,也会视之为荣耀中的宠儿,那么元帅的话岂不是倍感无奈和忍耐?没有人能理解其真正的心情,除非你曾经历过二战时期德军元帅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的遭遇。他选择了宁愿投降而不愿继续战斗。

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保卢斯,凭借自己的能力,从最底层的顾问职位一步步升至纳粹德国高层,仅凭这一点,就让人敬佩。正是他提出了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但在实践中,他却未能发挥最大作用,只能看着他的策略被误用。

1942年1月,希特勒提升保卢斯为第六集团军总司令,这个团队拥有33万兵力,是东线前线上的重要力量,可见希特勒对他的重视程度。但就在此后不久,斯大林格勒战役陷入困境,希特勒梦想着通过一场决胜仗结束苏联战争,而保卢斯指挥下的第六集团军也被调往前线。

初期一切看似顺利,但随着苏联军队实施“227号命令”,禁止任何进一步行动,将德国部队拖入了巷战中。在严寒和物资短缺的情况下,被围困的保卢斯所处境况越发艰难。当苏军使用坦克进行包围时,他向希特勒求援,但得到的是无法停止战斗的情报。

1943年1月10日,苏军开始第一次全面包围,并且以炮火轰炸开始攻击。尽管如此,在这关键时刻,当所有希望似乎都要失去的时候,一直坚持到伏尔加河边缘、再也不肯退缩的希特勒仍然坚信:“我一定会从这里推进!”但当消息传来第六集团军陷落后,希特勒默哀四天,对于脚下的将领们说:“他们怎么可能像我一样屈膝投降呢?他们可以开枪杀掉对方啊!如果怕开枪,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然而,在历史上,没有多少法西斯将领能够像他那样屈服于敌人。而那个曾经被誉为“老一代”的法西斯特激动心灵、甚至比起那些在公理与平和中自尽的人更显得愤慨的人——弗里德里赫·冯·波留茨——成了唯一一个投降并且公开承认自己犯错的人。这段经历成为了历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标,让世人震惊:即使是最高级别的大人物,也不能逃脱命运的手掌轻触。

1953年,他获得释放,并隐居在东德地区,不幸去世于1957年2月1日,那段充满荣耀与牺牲交织的一生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