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成为敌人的俘虏,无疑是武士最不愿意的命运。即便是一般的将领,也会视之为莫大的羞辱,那些元帅的话语岂能没有倍感无奈和忍耐?没有人不知道,在二战中,德军中的弗里德里希·保卢斯正是这样一个例子。他选择了投降,而不是坚持到最后。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保卢斯,由于后台的支持,他从一名顾问开始,一步步攀登至纳粹德国高层,最终成为东线关键部队——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拥有33万兵力,是希特勒的心头肉。
然而,保卢斯却在1942年1月的一次行动中与希特勒发生冲突,他对苏联冬季攻势抱有质疑,这让他与希特勒产生了分歧。随后,斯大林格勒战役变得混乱无序,而保卢斯所指挥的第六集团军被调往更偏远的地方。在战斗初期,德军一度取得进展,但随着苏联方面发起反击,并实施“227号命令”,禁止任何进一步前进,他们将德国士兵拖入了巷战泥潭。
当苏联坦克“天王星”进入战斗时,保卢斯的情况变得更加危险。他请求停止战斗,但他的请求被拒绝,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包围圈逐渐收紧。而此时,即使强硬且自信的希特勒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会撤退。
为了鼓舞士气,在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提升了保卢斯为元帅,并附带了一句:“希望您因为这个荣誉而结束战争。”但是就在这一天之后,即第二天,当发现情况已无法挽回时,比尔根(弗里茨·冯·布劳西)决定屈服于困境,将其部队投降。这一行为标志着他成为了二战史上的第一位投降的德国元帅。当苏联官员宣布捕捉一位高级将领时,比尔根修正道:“我是元帅,不是一般将领。”
虽然受到追悦,但很快传遍了比尔根投降的事实,这让希特勒感到非常失望,对他的下属们说:“他怎么能像这样向俄罗斯投降呢?他应该开枪杀掉他们,或许用其他方式!”确实,没有多少法西斯特下的低级将领能够做出类似的事情,比尔根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的先例之一。
尽管曾经被誉为“老一代军民”的榜样,被称作希特勒最珍视的人物之一,但比尔根却成了那个时代最悲剧性的人物之一。在纽伦堡审判期间,比尔根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我在 斯大林格勒执行的是下级命令,那是不符合法律。”并且,“拿走希特勒所有功绩相比,与苏联人民以公平和平方式进行牺牲,更令人担忧。”
1953年,比尔根获得释放,在东德生活至1957年2月1日去世,以结束了一生交织着荣耀、取悦和宠爱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