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勇士,最令人绝望的境遇莫过于成为敌人的战利品。即便是普通的将领,也会视之为荣耀中的宠物,那么元帅的话岂不是倍感无奈和忍耐?没有人能理解其真正的心情,除非你曾经历过二战时期德军元帅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的遭遇。他选择了宁愿投降而不愿继续战斗。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保卢斯,凭借自己的能力,从最底层的顾问职位一步步升至纳粹德国高层,甚至影响了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然而,他在实际指挥作战方面却未能展现出他的能力,只是在策略上被认为是卓越者。
1942年1月,希特勒提拔保卢斯为第六集团军总司令,这个团队在东线上的地位极其重要,以33万兵力闻名,是希特勒心头的一块宝石。但保卢斯并没有让希特勒失望,他领导下的第六集团军屈服于苏联军队,在史泰林格勒陷落后,他带领着剩余部队进行了艰苦抵抗,但最终还是被包围。
当苏联军队发起全面攻势时,保卢斯所处的情况变得更加危险。1943年1月10日,当苏联炮火轰炸入侵并开始围剿时,保卢斯向希特勒求援,但只能得到虚弱的支持。在这个时候,一直坚持到底的人们仍然相信战争能够转折,而这正是他们最大的悲剧。
为了安慰保卢斯的情绪,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提升他为元帅,并附加了一句:“希望您因为这一荣誉,让战争到最后一个团结。”但就在这个消息传达出去后的第二天,即1943年2月4日,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宣布投降,这使得他成为了二战中第一位屈膝投降的德国元帅。当苏方接收俘虏一名高级将领时,被告知这是一个新晋升的大将,因此他纠正说自己已经是元帅。此事传回柏林后,使得原本对他的赞赏者感到震惊,他们默哀四天以表达对他的惋惜。
随着时间推移,对于那些法西斯特下的下级将官来说,没有人像弗里德里希·保卢斯那样轻易放弃战斗。他成为了一个例子。而那个曾经被誉为“老一辈士兵榜样的”、受到尊敬和珍视的人,却因屈膝而成为历史的一个反面教材。这件事本身就是世事无常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