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的残酷回响中,德国一位武士最不愿意成为的宿命,是被敌人视作战利品。即使是普通的上层将领,也会把他们当作珍贵的宠物,那些元帅的话语岂能没有倍感无奈和忍耐?历史上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像“宁可做义士也不愿做奴隶”的人那样,勇敢迎难而上。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位德军元帅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他选择了坚决地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

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的保卢斯,因其卓越的能力,从最低级别的顾问职位一步步晋升至纳粹德国高层领导班子。他因一次次成功计划而闻名,如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他的杰作。但即便他是一流的策略家,在实战中指挥部队,他却未能展现出同样的才能,只能对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感到遗憾。

1942年1月,希特勒提拔保卢斯为第六装甲军总司令,这个军团拥有33万兵力,是东线前线的心脏单位,可见希特勒对他的重视程度。不过就在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陷入胶着状态,希特勒希望通过一场决定性的打击来结束苏联战争,但实际情况却与他想象中的不同。

战斗初期,双方都遭受重大损失,最终苏联方面实施了激进的手段,将德军推入巷战,使得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卢斯所指挥的大型装甲师更是在苏军包围下挣扎不已。那时候,即便有停止也显得无从谈起,只要严寒和物资短缺,就足以致命。

1943年1月10日,当苏军发动第一次全面围攻时,保卢斯向希特勒求援,但得到的是不予考虑的情况。在这个紧要关头,一直坚持到底但现在眼睁睁看着机会逝去的是希特勒。而为了保持保卢斯士气,两天后,即1月30日,希特勒提升了他为元帅,并附带了一句:“希望您因为这荣誉,不让战争再持续下去。”

然而,当这一切宣布后的第二天,即1月31日,无论是何种理由或是什么考量,都已经晚了。尽管如此,在被俘之前,有传言说当苏联将领接收到一名德国高级将领时,被告知那是一个刚刚提升为元帅的人,而不是一般将校。这表明尽管在最后关头,他仍然自称是元帅,并试图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身份。当后来的消息传来,说第六装甲军阵地已经陷落,对于这些消息,由于惋惜四天默哀才停止。这一切反映出,没有多少人的勇气能够让他们在绝境之下屈服,而对于那些法西斯特下的低阶将官来说,更是不屈不挠。而且,这也成就了一项先例:一个曾经被认为是“老一辈模范”的人,却成了第一位投降的一位最高-ranking 德国将领。这简直令人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