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码农的世界里,有一种特殊的存在——他们一边敲代码,一边说粗话的小说。这些故事通常以编程人员为主角,他们在处理复杂的技术问题时,不经意间就能吐出一句不带情调的话语。而我,一个平凡的码农,也曾经深陷其中。

我的故事从一个小公司开始,那时候我是新人,负责维护一个老旧系统。一天,我发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让人头疼。我坐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解决,但每次都失败。这时候,我感觉到自己的心情也跟着变差,就像电脑程序中的bug一样,无处好下手。

就在这个紧张和沮丧之际,我突然听到身旁同事的大声咒骂:“这代码真是狗屁不通!”他的声音让我感到惊讶,因为我们公司文化上讲究的是“团队合作”,但是在压力面前的解脱却是一种共鸣。我回过头,看了一眼他,他正盯着屏幕上的错误信息,用一种仿佛要把一切都抹去的手势挥动鼠标。那个瞬间,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无论如何,都要一起克服困难。

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教会了我各种编程技巧,而我则提供给他数学知识。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互相鼓励,“加油!别气馁!”这样的口号成了我们共同努力克服挑战的心灵支柱。当终于解决了那个长久困扰我们的bug时,我们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把所有的情绪都释放出来,那些粗口也成为我们彼此理解与支持的象征。

这种生活方式虽然让人感到有些奇怪,但对于那些每天面对技术挑战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极其真实、生动的情感表达。在那之后,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位大声咒骂的同事,以及我们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现在,当有人问起我的编程生活时,我会告诉他们:有时候,你需要一些粗俗的话语来点燃内心深处的小火苗,让它烧尽所有障碍,只剩下纯粹、坚定的信念。

下载本文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