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秀即位为东汉光武帝之后,他对统治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一系列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作“光武中兴”。图中的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是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

在东汉前期,政府特别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明帝时期,王景负责治理黄河,使得被洪水淹没多年的土地重新变成了肥沃的耕地。这一时期生产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利用水力推动冶铁业,这对于当时的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南阳太守杜诗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并发明了“水排”,通过利用水力推拉风箱来鼓风冶铁制造农具。经过七八十年的时间,不断努力下,东汉经济逐渐走上了恢复和发展之路。

然而,在东汉中后期,由于皇帝年幼无知,大权实际上落入外戚、宦官手中,使得整个国家陷入腐朽黑暗之中。那时候,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官职,上任后那些花钱做官的人则不顾民生,只求个人利益。广大的农民因此变得衣食不足。而随着情况恶化,一些地方开始爆发反抗活动,对于东汉统治而言,此刻正处于危机四伏之中。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有一个名叫张角的人物在河北地区出现。他见识到了民众生活困难的情况,便创立了一种宗教组织——“太平道”。经过十几年的传播,此组织吸引了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数十万人的加入。张角依据成员的地理位置来进行组织,以此号召这些受苦者起来反抗东汉政权。在284年二月,当起义正式爆发时,它成为了规模宏大且有准备性的农民起义,被称为“黄巾军”。这场起义给予了沉重打击,最终导致东汉政权崩溃。

转自:大中华印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