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又称南粤或赵朝,前203年至前111年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汉朝境内,是由秦末民变时期的割据军阀赵佗建立的政权。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州市),疆域涵盖今日中国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以及福建、湖南、贵州和云南的一小部分以及越南北部。历史上,赵佗在秦朝灭亡后,以龙川县令之职位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武王”,建立了岭南地区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南越国。

在赵佗统治时期,他推行了“和辑百越”的政策,并采纳中原先进的制度与生产技术,使得岭南经济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他还促进了汉族与当地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同时传播了汉文化及汉字,使得岭南文化大幅提升。

然而,在刘邦建立西汉之后,陆贾出使使然,让赵佗归顺成为西汉藩属,从而结束了他们之间长时间的对抗。此后,尽管吕后发布禁令禁止向 南越出售铁器,但由于中原士兵适应不良,他们未能成功攻打,并最终撤退。这段期间,由于吕后的死去,这场战争也随之停止。

接着,在文帝时代重修赵佗先人的墓地并给予其堂兄弟官职赐财,此举再次说服赵佗归顺。在景帝时期,即便如此,内外有别,一方面外表臣服;另一方面国内仍旧使用皇帝名号。

最后,在137年,赵佗去世,其孙子继承王位,但即位仅一年多,被闽越侵扰。于是他向武帝求助,最终被武帝赞扬,不兴兵相攻,而是派将领讨伐闽越。但最终还是没有跨过山脉深入闽越境内。此事标志着整个国家走向衰落,最终于111年被漢武帝所滅結束了一百零九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