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杨侗皇帝简介

杨侗(604年-619年),字仁谨,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小刘良娣。隋朝皇帝,在位仅一年。

早年经历

大业二年(606年)八月初九日,被封为越王。大业九年(613年)六月初三日,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叛。杨侗与民部尚书樊子盖抵拒叛军。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初十日,隋炀帝巡幸江都,命杨侔与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代理民部尚書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总管留守后方的事宜。

继位与李密请降

大业十三年(617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太府卿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中卢楚等人提议,将其拥立为皇帝,大赦天下,以段达为纳言、大将军、高阳公,让他抵抗宇文化及。大业十四载(618)、正月十五日,即位称帝,更改国号为“新”,改元“新泰”。

世充掌权

同年的四月,因王世充的功绩被授予相国之职,加九锡之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朝政的控制越来越紧张,最终在同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五日,与李密合力击败了宇文化及,并占领了洛阳城。

禅让与惨死

由于内忧外患和国内动荡,不得已于同年的十二月十八日禅让位于王世充。在幽禁期间,他被降封为潞国公食邑五千户。在五月的一天,被裴仁基等谋划者刺杀,但未能成功。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裴仁基及其儿子左辅大将军裴行俨,以及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几十人秘密计划刺杀王世充,然后再次拥立杨侔。但他们的阴谋泄露给了王世充,他于是派自己的侄儿用毒酒毒害了他并最终用布帛缢杀。而史书记载他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饮毒自尽,一种是被毒酒所害,再后又遭到缢杀。这场悲剧发生在619年的夏季,也标志着这一系列政治斗争结束,同时也预示着 隋朝即将走向灭亡。

评价

《资治通鉴》记载:“美姿容,性宽厚。”而《隋书》、《北史》则形容他“美姿容,性宽厚”。尽管如此,由于短暂且不稳定的统治以及最终悲惨的结局,使得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并不高。不过,这一切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复杂多变,以及各个派系之间激烈斗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