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宗李世民之后的高宗李治,到玄宗之后的肃宗李亨,再到代宗和德宗,以及最后一位帝王哀帝李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帝国在权力交接中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
太子李承乾和他的二哥魏王李泰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权力的争夺,但他们为后来的高宗提供了可能。然而,从肃宗开始,宦官开始介入政局,他们凭借着军事力量和皇帝的信任,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这一点在唐德宗时期尤为明显,他之前的一个重要决定,即不经同意而私自称帝,无异于篡位,这种行为标志着皇权已经受到质疑。
随后的代宗和德宗虽然没有发生公开的宫廷斗争,但宦官仍然是关键人物。在这些年月里,大臣们对宦官的依赖越来越重,而真正掌握国家命运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坐在宝座上的君主。到了昭 宗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迎来了最后一位唐朝君主——哀帝 李柷。他并非被选中的正统继承人,而是在朱温的心腹蒋玄晖扶持下成为了一位傀儡君主。
整个历史上看,一直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王朝出现圣明或英杰之才作为领导者时,它能够维护自身的地位;但如果连续出现昏庸无能之辈,那么这个王朝很容易陷入危机。在唐朝这样的情况下,当连续几代出现昏庸无能之辈时,其结果便如同我们所见,不仅自身难保,更有可能导致整个帝国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