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简介:宋朝第二位皇帝何立之物
赵光义,字廷宜,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曾经是赵匡胤,但为了避免与兄长的名字重复,他在即位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赵光义。他的母亲杜太后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了怀孕,并且出生时红光四射,异香满堂。
从小,赵光义就聪明过人,与其他孩子玩耍时,都让人畏服。后来,他参加了陈桥驿兵变,将兄长赵匡胤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在宋太祖去世后,开宝九年(976年),他继承了皇位,即位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在这方面,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他还亲征太原,在灭北汉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
尽管他对辽进行两次攻势都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辽采取守势。此外,在他的统治下,加强中央集权成为重要政策之一。他改变了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使得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进入仕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忧外患不断累积。南方农民起义频发,最著名的是王小波和李顺领导的大蜀政权,他们占领成都建立政权,这对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不过最终,这些起义都被镇压下去。
至道三年(997年),病重中的赵光义在东京宫中万岁殿去世,由于他的三子寿王赵元侃被立为皇太子,因此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被安葬于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