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简介:开创开元盛世的数据驱动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在景龙四年的政变中,他发动“神龙”,杀死了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并迫使她让位于中宗。这场政变结束后,他被立为相王,但他并没有参与实际政治,而是在宫中的幽闭生活中度过了七年的时间。

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从潞州回到京师长安。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在太平公主和他的支持下,他发动了“唐隆”,诛杀韦后党羽,并成功夺取了政权。当晚,他将这次事件报告给其父相王李旦。相王抱着他哭泣著说:“宗庙社稷的灾祸是你平定的,神明与百姓也都仰赖你的力量了。”当日,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等职务。

太平公主恃著拥立睿宗有功,对太子的影响力感到威胁,不断想另易太子。而李隆基自然不愿任人摆布,也想除掉太平公主。这两人的矛盾导致他们之间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在景云二年的正月,一场严重冲突几乎爆发,但宋璟拒绝了她的提议,这场阴谋未能得逞。

随着时间推移,这对双方的矛盾加剧,最终在景云三年(712年),睿宗决定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并改元先天。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此举进一步加剧了双方间紧张关系,他们各自积蓄力量准备最后一击。

720年代开始,以后的数十载里,由于外患和内乱,以及宠臣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背叛与篡夺,最终导致国家衰败。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措施也被采纳,如姚崇、宋璟等贤相的大力改革,以及对官僚体系进行的一系列革新,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正面作用,为恢复国家局面奠定基础。

然而,在位期间,由于忽视边疆安全问题,加上宠爱杨贵妃,使得国家防御能力削弱,从而无法有效应对塞北民族首领安禄山领导下的起义军——安史之乱。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争不仅耗费大量财富,还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员伤亡和破坏,更直接导致国家由盛转衰,为接下来几代人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其遗体葬于金粟山,被尊称为泰陵,又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