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龙门子,玄真遁叟——明初文坛巨擘与开国文臣首领
宋濂(1310年11月4日 — 1381年6月20日),本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是汉族出身于金华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祖籍为义乌的潜溪,他在幼时即展现出了超群脱俗的智慧和学识,被誉为“神童”。
自幼多病且家庭贫寒并未阻挡他的求知欲,他接受了闻人梦吉、吴莱、柳贯及黄溍等人的教导。在元末时期,他辞去了朝廷的征召,以修道著书为志。明初时期,他受到朱元璋的礼聘,并被尊称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
洪武二年(1369年),他奉命主修《元史》,并逐步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在当时朝廷礼仪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洪武十年(1377年)由于老迈辞官归乡,但不幸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终年七十二岁。明武宗追谥其为“文宪”,故后人又称之为“宋文宪”。
作为一代散文家的楷模,与刘基并称一代散文宗,他们以简洁质朴或典雅雍容的手法表达深邃见解,为台阁体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大部分汇编成《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被后世所传颂。
在历史上,宋濂与刘基共同代表了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乃至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他们之间的友情亦是历史上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