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袤的版图与悠久的历史,无疑是世界上罕见的景象。在这片古老而深邃的土地上,充满了汗青文明中的奇闻趣事。其中,源自汗青人物和汗青事件的天名不胜枚举。比如,在三阳川地区,以及与樊梨花无关的事物,我们有演营寺、樊家寨子以及五虎闹人山。五虎闹人山位于葫芦河峡谷,是一座孤立的小村庄,那里曾经是樊梨花储存粮食的地方,也是她留下的退守之地;而樊家寨子距离演营寺相隔较远,而演营寺则是樊梨花安营扎寨、训练兵马的地方。

关于演营寺,它位于天火市麦积区三阳川中部的一条大道旁,由于唐代时期的将领樊梨花曾在此练习军事,她便以此命名这个地方。这座庙宇坐北朝南,有着钟楼和鼓楼,还有七棵古柏,其中最为壮观的是中央三棵柏树,象征着“三教开元”。庙内共设九殿,每个殿宇都有其独特的地位,比如四正殿分别代表了释迦牟尼佛、三世佛、三藏法师等宗教人物;四隅殿则分别代表了各个宗教信仰。

从庙宇的结构来看,可见演营寺是在易学八卦理念指导下逐步建造起来的一个多宗教融合的大型庙宇。当年的那片地方依旧是一望无际,古柏参天。其中一株古柏,其胸径达到了两米以上,是当时胸径最大的古树之一,其年轮显露出的年代至少超过1200年,可以追溯到唐代所植。

据说在唐代以前,这里的灵魂被认为是不平静的,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极其惨烈的战争,大批生命丧失,因此几百年后仍然有人声称在夜晚听到幽灵哭泣的声音。此后,便在战场周围建起了一座九级砖塔,并种上了槐树,以示纪念。而至今,当人们提起演营寺,都会用“三柏九座殿,两槐抱一塔”来形容它。

随着时间流逝,对于这处神圣的地方态度也随之变化。一段时间后,该地文物遭受损坏,最终庙宇被拆除改造成学校,只剩下7株古柏幸存。但1985年,一支文物保护小组成立,并开始对八卦建筑群进行修复工作,现在已经修复了主要建筑部分,并重新立碑,以恢复昔日面貌。而楹联上的文字,“路自爬山”,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禅意盎然的情怀,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