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结婚要经过多个流程环节,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些流程在明朝时有所不同,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为后世子孙立下一个规矩:从十三至十六岁未婚少女中选秀作为妃子和皇后。登基前已经娶妻的皇帝,登基后不再补办婚礼,只举行册立皇后的大典。
然而,在明朝的第六代皇帝朱祁镇身上,这一规矩并未被遵守,他的母亲太皇太后张氏决定以工部尚书钱允明的长女为他的皇后。在这次婚礼中,朱祁镇在乾清宫正殿隆重登场,以宣制官手捧诏书来正式提出求婚,并派出天使前往钱府进行纳采和问名仪式。
之后,他们还需要通过纳吉和纳征礼来正式确定这门亲事。这些仪式不仅涉及到金银财宝的赠送,还包括对整个家族成员都给予了荣誉。在民间,这样的仪式同样会被庆祝,不过规模可能会相对较小。
最后,当新娘准备迎往丈夫家时,由于地位尊贵,因此改由一个有儿有女的大臣代表新郎去迎接她。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丰富多彩的乐队演奏和鞭炮声,最终将新娘安全带回紫禁城内最重要的地方——坤宁宫或东暖阁入“洞房”。
到了清代,这些传统习俗得以延续,但也有一些细微变化,如《清史稿》记载同治皇帝载淳的大婚是按照成例进行,而光绪皇帝载湉则进行了类似的程序。不过,无论是在哪个朝代,大婚这一天都是国家上下共同庆祝的一个重大日子,每个人都会穿上节庆服装,用红灯笼来驱邪避凶,同时还要挂起双喜字彩绸,以此表达喜悦与祝福。